第十六章 天高云淡(第15/23页)

(7)各级指挥官缺乏独断力。匪情变幻,惟前线指挥官观察最为明确。此次追剿各战役,与匪接触,大部为其侧后掩护队,势虽顽强,力量究属有限。各级战斗指挥官,每为匪势所眩惑,不能窥破弱点,乘机腰截,或埋伏阻截,致匪主力逃窜。虽逐日穷追,见匪打匪,似非战之善者也。

(8)部队行军力不强。追剿部队困难不免,但匪能往,我亦能往。胜负之争,即在能争持最后五分钟以为断。我追击部队虽能忍饥耐苦,日行百里或百数十里以行追击,然始终仅能尾匪跟追,不能过度要求迂回截击。各匪首均得漏网,未收最后之胜利,不能不认为行军力之薄弱。

他如民众之无组织训练,对国军时生疑惧,侦探部队之不完备,地图方向之差错,往往均有遗误。尤不能不加注意。

嗣后进剿陕北股匪,利钝在军食之盈虚与转运之迟速。似应核实各军支食之人马,计算转运之时日。兵站与交通、卫生种种设备,更不可忽视。

十一月三日,中共中央在下寺湾召开了会议。会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为军事委员会主席,周恩来、彭德怀为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王稼祥、林彪、聂洪钧、徐海东、程子华、郭洪涛为军事委员会委员,后又增补叶剑英、聂荣臻、刘志丹为军事委员会委员。同时宣布,恢复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番号,第十五军团编入第一方面军序列。彭德怀任方面军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叶剑英任参谋长,王稼祥任政治部主任。原第一、第三军团合编为第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政治委员聂荣臻,参谋长左权,政治部主任朱瑞,辖第二、第四师和第一、第十三团。第十五军团辖第七十五、第七十八、第八十一师和一个骑兵团,军团长徐海东,政治委员程子华,参谋长周士弟,政治部主任郭述申。

第一方面军全军总兵力约一万六千多人。

一年前,红一方面军从中央苏区出发的时候,兵力为八万六千多人。

在中国革命史上,除了刚成立的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外,还曾经存在过两个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即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在川陕苏区成立的以张国焘为主席的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以及一九三五年二月在陕甘苏区成立的先后以谢子长、刘志丹和聂洪钧为主席的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应该说,在下寺湾成立的中国工农红军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实际上就是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自己也始终认为,下寺湾会议之后,他所担任的职务是中央军委主席。他在一九四五年四月填写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登记表》时,在职务一栏里写道:一九三五年担任中央军委主席。

此时毛泽东还不知道,或者还不明确知道,张国焘已经成立了一个“临时中央”,并且已经任命自己为“军委主席”了。张国焘还没用任何正式方式把他的这一决定通知中共中央。他没有立即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也很实际:他在等待一个最佳的时机,这一最佳时机将是他的南下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候,也就是他所说的那个富饶巩固的新苏区建立起来的时候——张国焘把一切希望全部寄托在南下战役上了。

这是一个巨大的政治赌注。

一九三五年十月二十四日,红四方面军南下战役的第二阶段战斗打响了。战役目标是:迅速翻越夹金山,南下并东出,占领川西平原边缘的天全、芦山、宝兴、名山、雅安、邛崃和大邑地区。

红四方面军面对的敌人,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庞大的军阀部队。

中央红军抢渡金沙江进入川西北地区以来,四川军阀内部相互争斗的矛盾,让位于蒋介石与四川军阀之间的矛盾。当时,中国各省军阀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所隐藏着的“一箭双雕”的玄机看得十分透彻:消灭红军的同时,削弱和收编地方势力,最后让中国成为统一的蒋家天下。诸葛亮说四川是个“沃野千里,天府之土”的好地方,彻底地控制四川的梦想在蒋介石心中积存已久。红一、红四方面军在川西会合之后,蒋介石认为他控制四川的时机已经成熟。他一面调派大量的中央军进入四川,控制四川重要的军事要点;同时在峨眉山上开办“军官训练团”,对川军军官进行分化收买;然后,他派遣大批国民党军政要员以“建设四川”的名义进入四川。到一九三五年秋天,蒋介石已经把川军整编完毕。

川军被缩减了三分之一的部队。虽然其总司令部叫“善后督办公署”,有一点临时机构的意思,但川军依旧是一个庞大的军事体系,总兵力仍达二百多个团。川军的督办兼总司令是上将刘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