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江山多娇(第9/19页)

四月九日,在延安城边降落下一架飞机,从飞机上走下来的是身穿飞行服的张学良。

张学良驾机在延安降落,是中国当代史上一个重大事件。

迎接张学良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周恩来。

之前,在红十五军团发起的劳山战斗中,红军俘虏了东北军一个名叫高福源的团长。高福源是北京大学毕业生,抗日情绪十分强烈,并与张学良有着密切的私人关系。被俘期间,他受到了红军方面非同寻常的礼遇,在与红军高级将领的接触中,他感受到了共产党人抗日的决心。高福源对彭德怀说,东北军普遍希望打回东北去,关键是张学良的态度,如果让张学良了解红军的政治立场,他就有可能与红军合作。彭德怀当即建议高福源回去做张学良的工作。

回到洛川的高福源与张学良谈了一个晚上。天亮的时候,张学良说:“你谈得很好,我基本上同意。你休息一下就回去,请红军方面派个代表来,我们正式谈一谈。”

高福源立即回到瓦窑堡,当面向毛泽东和周恩来作了汇报。中共中央立即指派李克农前去洛川会见张学良。从此,红军与东北军的谈判通道打开了。在与李克农的交谈中,张学良表示愿意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出力,并赞成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建立“国防政府”与“抗日联军”的主张。张学良说:“内战不停止,很难造成抗日之局势,从前我认为非先统一则不能抗日,现在我认为非抗日不能统一。”

四月九日,周恩来和张学良在延安城里的交谈进行了一个晚上。张学良承认红军的抗日是真诚的,承认“剿共”与抗日不能并存。他对蒋介石的民族情绪和领导能力表示了认同,但又对蒋介石身边有许多的亲日派感到担忧。张学良坦率地表示,现在中国的武装力量几乎全部掌握在蒋介石手里,蒋介石是有抗日的可能的,因此要实现中国全国的抗日必须联蒋。而如果蒋介石真对日本投降,他就辞职另起炉灶单独抗日。最后,张学良建议:他在里面劝,共产党在外面逼,促使蒋介石走上抗日的道路。

周恩来还对陕西实力派军阀杨虎城进行了耐心的工作。杨虎城时任国民党第十七路军总指挥和国民政府西安绥靖主任,他十分赞同共产党人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在和张学良秘密取得一致的看法后,他的陕军也与红军方面达成了取消经济封锁和互不侵犯的协定。

从一九三六年五月开始,陕北苏区的周边呈现出一种奇特的现象:红军与国民党东北军和西北军之间默契地形成了相对平和的关系。虽然张学良必须执行蒋介石的“围剿”作战命令,但是双方的战斗已经逐渐减少;即使前面偶尔发生了摩擦性的战斗,后方集市上双方的采购人员仍互相打着招呼。红军剧团还可以去白区演出,台下坐着的国民党军无比惊奇,当红军剧团演出话剧《亡国恨》的时候,台下的东北军官兵哭声一片。

陕北苏区获得了相对的安全。

八月十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说:蒋介石在国内外的压力下,开始倾向全国统一的抗日战线了。我们愿意和南京谈判,应该承认南京是一种民族运动的大力量。我们可以承认统一指挥、统一编制,但是国民党一定要停止“剿共”,一定要实行真正的抗日。会议决定以公开宣言的方式表明共产党人的抗日立场。八月二十五日,《中国共产党致中国国民党书》发表,中国共产党声明愿意与中国国民党“结成一个坚固的革命的统一战线”。以“实行大规模的抗日战争”——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民族危亡之际政治态度的巨大转变,这一转变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即捍卫民族的生存与国土的完整。

八月九日,中共中央向张学良提出,与东北军联合占领以兰州为中心的战略枢纽地带,从西、北两个方向打通苏联,然后出兵绥远抵御日军的进攻,首先在西北造成抗日的局面。这一建议得到了张学良的赞同。因此,当红四方面军开始攻打岷县的时候,中共中央电告朱德、张国焘和任弼时,提出红军有配合东北军打通苏联、巩固内部、出兵绥远的任务。要求红四方面军迅速夺取岷县,以甘肃南部为临时根据地,以求得补充和休整。之后红四方面军以一部出陇西威胁兰州,另一部出夏河威胁青海,以利于红军的三个方面军在甘肃北部会合——红四方面军之所以在巨大的牺牲下持续攻击岷县,实际上是为了实现在岷县地区建立临时根据地的军事计划。

在红四方面军第一纵队攻击岷县的同时,第二纵队在第四军军长陈再道的带领下开始向甘南东部的临潭进军。十一师沿着洮河西行,十师、十二师和妇女团在占领了临潭新城后,沿着大道向临潭旧城急促行进。八月二十日拂晓,红军逼近了临潭旧城。这座四面环山的古城有四座城门,其中东、西、南三门有瓮城,瓮城上都筑有碉堡。鲁大昌的新编第十四师在这里驻有一个团的兵力。十师在师长余家寿的指挥下开始了攻击。红军冲过五米深的城壕,搭起云梯攀爬城墙,很快就把守城的敌人打垮了——原来,驻守在这里的一个团的敌人在红军到来之前只剩下了一个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