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发配青林山当“田坎干部” 青林山的酒规矩(第2/5页)

“你还是干部家庭,以前在农村待过没有?若是没有待过,乡镇工作可不好做。”

一个留着小分头的年轻男子走到办公室,他端着一个大茶杯,对杨凤道:“杨姐,给我点茶叶。”小杨热情地道:“苟林,又分来一个大学生,我们青林镇有三个大学生了。”她热情地介绍道:“这是苟林,去年分到农经站的。这是侯卫东,沙州学院毕业的,法政系。”

苟林用有些不可理喻的眼神看了侯卫东一眼,道:“沙州学院法政系,应该分到公检法司去。分到乡镇来,真是倒了八辈子霉。”等到苟林出了门,小杨神秘地道:“你别听苟林的,他在单位的印象不好。”

这时,办公室围了一圈的农民陆续出去了。桌子后面穿警服的中年人端起一个军用水壶喝了一大口,等互相作了介绍,这位黄公安道:“大学生,来,喝一口。”

这时,又进来了一位中年妇女,她有些畏缩地对着黄公安道:“同志,我来办户口。”黄公安不耐烦地道:“等一会儿。”那个中年妇女站在门口,眼巴巴地看着黄公安。黄公安伸了几个懒腰,活动身体,道:“今天一开门就坐在这里,若天天这样,鸡巴都要憋出毛病。”

黄公安说话很粗鲁,对农民态度也不好,有些像传说中的坏公安。侯卫东不愿意轻易得罪黄公安,接过他的水壶后就大大地喝了一口。一股火辣辣的味道,从口腔直接传到胃肠最深处。侯卫东这才知道,水壶里装着高度烈性白酒。

黄公安见新来的大学生喝了一大口,夸道:“这个大学生还可以,有点耿直。”说完就出了门,把中年妇女丢在了门口。过了一会儿,他回到了办公室,对中年妇女道:“你过来吧,哪个生产队的?叫什么名字?”中年妇女这才如释重负,站在黄公安的桌前,开始报上名字。

杨凤嘴巴一刻也闲不住,道:“派出所只有四个民警,秦所长带人去了青林山。黄公安是内勤,留下来办户口,早上开门到现在就没有断过人。”她打量了一会儿侯卫东,又道:“看你这个身材,酒量肯定不错。去年苟林来报到的时候,死个舅子不喝黄公安的酒,把黄公安得罪了。”

唐树刚拿着侯卫东的介绍信,一边走一边扇着。他坐回椅子上,压得椅子“吱”的一声,“刚才我去问了秦镇长,他让你十天以后再来。”

侯卫东走出了镇政府办公室,心道:“怎么还得等十天?”尽管心里郁闷,他还是只能回到吴海县。

与侯卫东为报到跑断腿不同,7月12日,张小佳就已经到沙州市园管所正式上班了。

沙州园管所是建委下面的一个事业单位,二级法人,主管沙州全市的园林绿化事业。小佳是园管所内勤,工作很轻闲,主要任务是守电话,接收文件,打印材料。

当侯卫东还在家里等待分配时,两人就约定每天6点下班以后通一次电话。吴海县虽然属于沙州市,但是两地通话仍属于长途,贵得要死。园管所所长是个老节约,把电话的长途功能锁上了,所以只能由侯卫东给小佳打过来。每天一次的通话成了两人最快乐的时光,长途话费却让侯卫东老妈刘光芬恨得咬牙切齿。

张小佳每天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主要原因是为了与侯卫东通电话。这却起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作用,园管所老所长对于自觉加班的张小佳很是满意。工作了一个星期,老所长就在办公会上大大地表扬了张小佳一次。

快乐的通话时间持续到了8月4日。8月5日早上6点,侯卫东坐上了吴海县开往益杨县的早车。9点就赶到了益杨县,又换上了益杨县开往青林镇的班车。11点30分,灰头灰脸地来到了青林镇政府。

杨凤正坐在椅子上津津有味地吃瓜子,瓜子壳就放在报纸上,已有一大堆了。她看见侯卫东,脸上表情便生动起来,道:“今天你的运气好,赵书记刚刚从村里回来,还问了你的情况。”

杨凤带着侯卫东上了二楼。二楼不过六七间房子,从牌子上可以看出来,青林镇政府领导都在这里办公。杨凤在一间没有牌子的办公室前停了下来,敲了敲门,道:“赵书记,侯卫东来报到了。”

赵永胜穿着质地颇佳的灰色短袖,偏分头发,相貌气质与济道林倒有几分相似,只是皮肤更加黑黄。脸上还几粒黑痣,如北斗七星一般分布在脸上,让人一下就想起古文化的博大精深。他肚子凸得挺厉害,坐在沙发上如一尊弥勒佛。他用钢笔在一份文件上写下了一行字,对杨凤道:“把这个拿给晁镇长,让他赶紧去办,不要耽误。”

杨凤接过文件,急急地转身出去了。

赵永胜这才抬起头来,对侯卫东道:“你是哪个学校的?学的什么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