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发配青林山当“田坎干部” 青林山的酒规矩(第3/5页)

“我是沙州学院毕业的,学的是法学专业。”侯卫东来青林镇之前,哥哥送了他一条红塔山,他就带了一包在身边。此时他见赵书记递烟,连忙取出打火机,给赵永胜点燃。

赵永胜抽了一口烟,半天没有说话,脸上的七星北斗格外显眼。这种静默给了侯卫东很大的压力。

香烟袅袅,在屋内升起,快到屋顶之时,又散了开去。

“经党委研究,决定让你到青林山去。青林镇政府在青林山上有一个工作组,负责独石村、尖山村、望日村三个村的工作。安顿好以后,再给你分配具体的工作。”

侯卫东没有农村生活的经验,对赵永胜的安排有些茫然。

赵永胜道:“去年全县搞了并乡工作,山上的上青林乡与山下的下青林乡合并成了青林镇政府。青林山上有一个老场镇,是上青林乡政府的原驻地,住房条件比山下好得多,你以后就住在那里。”

侯卫东对青林山没有概念,不过既然来到了乡镇,他就做好了吃苦的准备,当即表态道:“赵书记,我刚从学校毕业,对工作不熟悉,到了青林山上,我一定多向老同志学习,踏踏实实工作,争取早日进入角色。”

赵永胜将手放在将军肚上,道:“话说得不错,关键要肯实干。”

青林镇这两年分配来两名大学生了,一名叫做欧阳林,表现还马虎。另一个叫苟林,他的角色意识迟迟没转换过来,总把自己当学生,无组织无纪律,大事做不了,小事又不做,昨天还在分管副镇长晁杰办公室摔了杯子。赵永胜为此很是恼火,加上侄女的事没有办好,这让他憋着一肚子的鬼火。

赵永胜打了一个电话,道:“唐主任,你带侯卫东上山,让高乡长把住宿安排好。中午就在青林山上安排生活,让工作组的几个同志跟侯卫东见个面。”

离开了赵永胜办公室,侯卫东松了一口气。

侯卫东对黄公安和杨凤道:“黄公安,杨主任,我到上青林去了。”

杨凤眼睛原本就小,此时笑成了一条缝,道:“侯卫东是正牌大学生,在基层锻炼几年就能提起来。以后当了官,要多关照杨大姐。”

黄公安提起水壶,道:“侯小伙,来整一口。下次到山上,我请你喝酒。”

侯卫东充满豪气地喝了一大口,跟着唐树刚上山。一路上,唐树刚将青林镇的基本情况向侯卫东做了介绍。

青林镇的名字来源于这座青林山,1992年并乡以前,青林山的上面是上青林乡,山的下面是下青林乡。并乡以后,两个乡合成了青林镇。由于交通原因,新的青林镇政府坐落于山下,上青林乡政府大部分人员都下了山,山上就留了一个工作组。侯卫东成了工作组的一员。

如今青林山上有独石、尖山和望日三个村,加上一个老场镇,合计七千多人。山上不通公路,只有一条机耕道通到独石村下面的林场,到青林场镇只能走山上的小道。

上山的小道让侯卫东倒吸了一口凉气,这青林山看上去并不高,却是山势险峻。一路上,沿着青石板铺成的小道蜿蜒而上,大树遮住了天日,山水不断地从小沟里流过,清澈见底,触手凉快。

在益杨读了四年书,同学们常说益杨无风景。此时爬上了青林山,侯卫东才知道,不是益杨无风景,而是同学们闭门自守,没有走到有风景的地方。

唐树刚三十多岁,肚子规模虽然不如赵永胜书记,却也不小,走这山路颇为费力,走一段要休息一会儿。他脱了上衣,一身厚实的肥肉上全是汗水,颗颗如黄豆般大小。侯卫东年纪轻,在学校又喜欢锻炼,这点山路倒不在话下。走到高兴处,也学着唐树刚的样子把上衣脱掉,露出了一身结实肌肉,如豹子一般充满着活力。

半山坡,一个女子坐在石梯上休息,看见了唐树刚,高兴地道:“总算遇到熟人了。”这人是青林山工作组的杨新春,得知侯卫东是大学生,她和苟林的表情差不多,道:“小侯是大学生,怎么分到了工作组?是吃错药了?”

听到两次几乎相同的问话,侯卫东心里有了微微的异样,却不动声色道:“这是组织安排。”

唐树刚没有回答,只顾站在阴凉处休息。

杨新春抱怨道:“唐主任,前几天还有一家人被小流氓抢了,你给赵书记和秦镇长反映一下,还是得想办法把这伙人抓起来。”

唐树刚道:“镇里和派出所已经有安排,但是总得有个过程,这几天你下山进货得小心一些,最好多找几人一起。”

爬上了山顶,景物为之一变,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山顶平地,一块块的水田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开阔而有气势。三人坐在山顶休息,山风拂来,神清气爽,杨新春从包里拿出两瓶饮料,道:“唐主任,侯大学,你们喝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