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有人要拿下侯卫东 蒋希东终于被撤职(第2/8页)

侯卫东道:“沙州企业的现状,让我心焦,如果再不能有所突破,只怕和铁州的距离越拉越远。”

朱民生此时陷入了两难境地:不改制,企业很难振作;改制,却有可能引起大混乱。他冷着脸,道:“此事重大,明天听周省长指示。”

在高速路口,朱民生、黄子堤、粟明俊和侯卫东聚在一起说话,等待周昌全。

按照周昌全的级别,到沙州来视察,只需要一位主要领导作陪就行了。此时党政一把手同时到场,主要原因是周昌全曾经是沙州的市委书记,而且是一位得到省委、省政府公认的有成就的市委书记。

上午参观很顺利,烟厂和机械厂都是效益比较好的企业,管理规范,一派兴旺发达,周昌全兴致颇高。

到了南部新区,周昌全不自觉地皱了皱眉,不过他并没有说批评之语,问了些近况,结束了上午的行程。

在周昌全面前,黄子堤很自然地又扮演了秘书长的角色,道:“周省长,现在已经是11点了,我建议到脱尘温泉去坐一坐,下午我们向您汇报工作。”

周昌全随意地道:“好啊,还有一个小时才吃饭,我们先打网球,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身体好,才能将革命工作做得更好。”

朱民生笑道:“周省长的网球水平是公认的,就怕我们的水平差,陪不上。”在前任书记面前,冷面部长也露出了一些笑容。

周昌全与朱民生并排而行,道:“打球的目的是为了锻炼身体,水平不要紧,关键是参加。我听说民生书记也打得很不错,在省直机关比赛中还得过名次。”

主政沙州以后,朱民生就是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模样,侯卫东听到周昌全最后一句话,还真有些吃惊。

当周昌全和朱民生上场以后,粟明俊陪着黄子堤站在一边,侯卫东则与楚休宏坐在了一起。

“休宏,近一年时间,科龙出现了风波,有更详细的资料吗?沙州市属企业全面亏损,我感到压力很大,也在试图找到突破点,你在省里接触面广,眼界开阔,给我讲讲最新动态。”

“侯兄,难怪周省长经常拿你来教育我,你的眼光确实敏锐,与周省长关注的焦点是一致的。”

“休宏,你别给我戴高帽子,我是从周省长讲话中才注意到此事。”这一年来,侯卫东与楚休宏尽管见面的次数并不多,但是两人经常通话,彼此也很熟悉。

楚休宏恰好看过关于科龙的文章,道:“科龙是家电业最具高科技特质、效益最好的企业,创办人叫潘宁。

“潘宁当时是容奇镇工交办公室的副主任,那时广东城镇开办企业成风,其中很多能人都是乡镇基层干部出身,他们是当地观念最超前的人,更关键的是能够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潘宁造冰箱,在技术上靠的是北京雪花冰箱厂的支援,在资金上则是由镇政府出了9万元的试制费,正因为此,这家工厂成了乡镇集体企业。1998年,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科龙集团突然发布公告,潘宁辞去公司总裁职务。1999年,潘宁卸任董事长,他的所有职务都由多年的副手王国端担当,随后容桂镇镇长徐铁峰亲自任科龙总裁。在去年11月,一家没有名气的公司格林柯尔收购了科龙电器百分之二十的股份。从1997年到2000年,科龙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弯,由赢利6个多亿变为报亏近7个亿。”

侯卫东听得很认真,问道:“按照内部材料的说法,科龙的动荡与败落就是从更换潘宁开始,我认为政府也不是疯子,搞垮科龙对政府有什么好处?”

“这事里面应该还有一些内幕,我就不是太清楚了。”

侯卫东主管全市的工业,思考问题就比楚休宏要深入得多,他眼睛看着打网球的周昌全和朱民生,脑子里想起了蒙厚石的话,暗道:“改革进行到如今,类似科龙的矛盾其实都集中在产权上,进行微调难以解决。科龙如此,沙州市属国有企业同样如此。”

如今朱民生举棋不定,黄子堤与自己观点相左,自己的思路越是成形,越是感到焦躁,左思右想,还是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想办法在正式决策之前影响朱民生,在全市进行改制,就算得罪了黄子堤也在所不惜,反正得罪过一次,就不怕有第二次。”

下午就是正式汇报,在开会之前,周昌全开宗明义地道:“在岭西省,国家级的重点企业主要分布在岭西市和铁州市。沙州市内以市属企业为主,从这个角度来说,沙州在岭西全省更具有广泛性,因此,在全省企业近半亏损的情况下,我想听一听沙州的意见。今天这个会就是座谈会,先谈一谈总体情况,再解剖一下今天看到的烟厂和机械厂,大家轻松一些,有什么新观点都可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