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有人要拿下侯卫东 蒋希东终于被撤职(第3/8页)

侯卫东暗道:“这是一个阐明自己观点的好机会,要借着周省长的势,明确沙州企业的改革方向。”

座谈会的结果,让侯卫东失望。

座谈会第一个议程是侯卫东介绍南部新区的发展情况,又分析了烟厂和机械厂取得效益的原因,他将矛头直指产权,道:“沙州市属企业都在‘抓大放小’中的‘小’字范畴,从政策上,改制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从实际上,邻省已有成功经验,所以我认为要彻底地改变市属企业全线亏损的状况,就必须下定决心,进行改制。”

侯卫东的发言,主体精神符合周昌全的讲话精神,也紧紧结合了沙州的现实情况,他希望这次小规模、高层次的会议能够引领沙州企业的改革方向。当发言结束时,他充满了信心,因为,朱民生是摇摆的,而周昌全的态度是鲜明的。

周昌全很认真地听完发言,没有表态,略略点了点头,道:“朱书记、黄市长,我想听听你们两人的意见。”

市长黄子堤先发言,他的观点集中在“加强管理、苦练内功、提高效益”这十二字之上,总体来说,是对现行体制的改良,而并非重搭炉架。侯卫东暗道:“这些观点都是正确的,却是无用的。这些概念提了十来年,市属企业照样亏损,问题的关键是没有建立现代化的企业,而建立现代化企业必须得明晰产权。黄子堤作为市长,难道真的没有考虑过以前用过的政策?”

周昌全依然没有表态,他对朱民生道:“朱书记,你的想法?”

轮到了朱民生,他没有使用侯卫东送来的稿子,而是打开了笔记本。昨天晚上,朱民生拿到了侯卫东送来的稿子以后,思来想去,最后亲自操刀,还是把“先制订全市国有企业改制方案,然后分步骤施行,逐步解决国有企业问题”的主题改成了“探索对市属企业的改制工作,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在2003年实现扭亏为盈”。

在侯卫东印象之中,朱民生是一直支持改制的,只是他的决心不大,而且有些摇摆不定。可是今天的发言基本上是废掉了自己写的讲话稿,在朱民生自己撰写的讲话稿中,根本没有提到分步实施改制工作。

见市委书记和市长的观点趋于一致,侯卫东很是吃惊,暗道:“看来朱民生面对困难退缩了。”

侯卫东一直想忍着不说话,可是他经过了前一阶段的调研,反复比较,已经将改制当成了彻底解决市属企业亏损的最好办法,此时听到朱民生将“分五年完成改制”变成了“探索改制”,他顿觉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可是,在这种场合下,作为副市长,只能服从于市委书记朱民生的讲话精神,而不能再提出与朱民生不一致的看法。提出不一致的看法,就意味着班子没有统一思想,意味着不团结,意味着朱民生这个班长没有威信。

等到朱民生讲完以后,侯卫东没有再次发言。

谈话结束以后,周昌全作了最后讲话,这个讲话很原则、很中性,也符合当年他在沙州的施政精神。

“解决国有企业问题,不能跨大步,也不能学小脚女人,要坚定而谨慎地向前……改制从政策上早就不是问题了,十四大报告中曾经提及,国有小型企业有些可以出租或出售给集体或个人经营,这是改革的基础,这几年的实践也证明改制是可行的……但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制定政策更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观念,要考虑养老、工伤、医疗等保障措施,综合措施没有跟上,将影响本地区的稳定……针对沙州的情况,市委、市政府要按照省政府关于国有企业5号文件精神,制订适合本地区的工作方案……”

等到周昌全讲话结束,朱民生道:“周省长的讲话很重要,市委将及时组织学习和研究,我们将以周省长讲话为指导,认真研究我市实情,制订稳妥办法,既能扭亏,又要保持社会稳定。”

会议的结果出乎侯卫东的预料,他想对全市国有企业进行改制,统一推向市场,实现企业与市场的彻底脱钩,可是市委书记和市长的表态已经否定了他的思路。

他是副职,其想法没有被主要领导采纳,就永远只能是想法。此时,他心里突然涌出一些无能为力的感觉,又有一些愤怒,想起了谭嗣同的话,“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此语是谭嗣同的狱中绝笔诗,虽然与此事风马牛不相及,可是他却觉得此诗很能代表自己心境。

在整个接待工作中,朱民生和黄子堤一直陪在周昌全身边,侯卫东没有找到单独与周昌全见面的机会。吃罢晚饭,周昌全接了一个电话,婉拒沙州诸人的挽留,坐车离开。

在高速路口送走了周昌全,朱民生对跟随其后的几位领导道:“周省长的讲话精神要在常委会扩大会上专题学习。卫东市长是分管领导,更要吃透精神,以此为依据制订我市企业发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