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序幕(第2/9页)

贾士贞盯着卫炳乾看着,心里陡然间揪心似的疼痛起来,他不知道昨天一夜和妻子是如何度过的。夫妻之间没有争吵,没有辩论,虽然近在咫尺,可如隔千山万水。想到昨天晚上妻子的拳头打在裤裆的一刹那,好像现在下面还有些隐隐作痛,当然,这种事也只能是他和妻子之间的秘密,他一点也不怪妻子,因为他在官场上升到一个万人瞩目的位置,俗话说,夫贵妻荣。而他官至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长,却没给妻子带来一点实实在在的实惠,相反,倒是无休无止的烦恼。

“什么事?”

“关于市残联刘义修……”

“刘义修怎么啦?”

“在你来西臾之前,他是劳动局副局长,后来急得像猴子上树,想当劳动局局长,结果局长没当上,市委组织部为了平衡关系,让他出任市残联理事长,也算解决了正处级领导待遇,他还是一肚子怨气,要求保留劳动局副局长,到处找关系希望把他作为市级领导的后备干部人选。”

贾士贞看看卫炳乾,欲言又止。过了一会儿,说:“还有最重要一点你没说,是不是因为他曾经是徐希浩的秘书?”

卫炳乾一愣,其实,关于刘义修的事,他早就想告诉贾部长的,只是觉得自己如今已经身为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在领导面前说一个同志的那些往事显得自己小家子气。况且刘义修对他这段历史已经不认为是什么光荣了。当年他身为徐希浩市长的秘书,在西臾曾经红极一时。后来徐希浩调省建工委当一把手时,把他提拔到市劳动局副局长的位置上,那时刘义修才二十八岁,成为西臾市最年轻的副处级领导干部。可后来徐希浩出了事,在审查徐希浩时,省纪委也多次找刘义修谈话。虽然最终没有对他做出什么处分,但是多少也在无形中影响着他。现在,贾部长已经主动问起这件事了,卫炳乾也就只好把刘义修如何当徐希浩的秘书,以及后来的一些情况如实告诉了贾部长。当然,这些情况贾士贞早已了如指掌。

“当然,组织上也不会因为他曾经当过什么人的秘书而影响对他的使用,关键要看他个人的表现,以及群众对他的认可程度。”贾士贞说。

“市残联要换届,他希望在换届时解决他个人问题,正是你在美国学习的这段时间。”卫炳乾说,“他见市委没动静,自然没有把省里要求市残联换届的相关文件报告市委,最近省里催得紧了……”

“还有这样的事?”贾士贞看着卫炳乾,“炳乾,你负责把这事弄清楚,如果刘义修真的是这样,就在市残联搞公开选举领导班子的试点,如果选不上另行安排!”

卫炳乾说:“他总是认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

“这样的人也能当地市级机关的一把手领导?要抓个典型!”贾士贞说,“中央调研组的同志在哪里?”

卫炳乾递给贾士贞一个电话号码,说:“王司长和洪处长来了,听说他们这次到西臾来主要是想和你认真谈谈,因为常书记在中央党校学习期间他们已经见过两次面。”

“我知道了。”贾士贞说着,拨通了王司长的电话。

贾士贞拨完了中央调研组王司长的电话,正要把听筒放到耳边,半掩着的办公室门传来了两声敲门声,贾士贞一抬头,王司长正握着手机进了门。

贾士贞急忙放下电话,三步并作两步迎了上去,两人如同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刚握了两下手,王司长突然搂着贾士贞,兴奋地说:“贾部长,我们的见面实在是太富有深刻的意义了!当初我们到西臾来时,你即将出国,而我们再次到西臾来时,你居然已经完成了赴美学习,这真的不是我们故意的选择,而是领导突然的决定。”

“是嘛,王司长,自然界有许多东西并不是哪一个人的所为,而是大自然的必然。”贾士贞紧紧地按着王司长的手,“时间过得真快呀,眨眼间半年就过去了!”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王司长两手扶着贾士贞说,“士贞部长,我觉得你特别应该认真学习小平同志当年的那句话……”

贾士贞认真地看着王司长,不解地眨了眨那双充满智慧的眼睛。

“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发展才是硬道理!”王司长严肃地说,“小平同志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解放思想,农村实行了改革,然而,直到九二年,他觉得中国人的思想总是跳不出自己给自己划的圈子,于是利用南巡的机会发表了重要谈话。当时只是经济体制改革,他之所以要提出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就是因为有人怕出问题,或者说有人会抓住改革中的挫折和失败不放,所以这些年来,就要大胆地解放,不能解而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