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又迈出了一小步(第2/9页)

常友连说:“西臾市的干部选拔制度过去的做法怎么评价,那是群众的事,我们关注的是以后怎么办。现在,新的更精彩的序幕已经拉开。中央调研组两次到西臾来,他们不止一次和我们重温了1986年6月28日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说的那段话:‘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应该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因为首先遇到人的障碍’。所以,今后的领导干部如何产生?不是靠组织部门,也不是靠在座的几个常委,而是要依靠西臾市六百万群众,靠市直机关两千名干部,四县两区的机关和乡镇的干部,群众比我们了解他们,群众选不选他们,就看他们能不能为群众办事。市残联公选三名领导工作一结束,市委和市委组织部将兵分两路,一路抓市直机关领导干部的公选,一路研究县区、乡镇的直选工作。下面,请市委组织部长贾士贞同志汇报市直机关领导竞选和县区、乡镇领导直选的具体方案。”

常友连没有涉及到末臾县和苍山区公选党政一把手被省委叫停的事,好像压根就没有那件事一样。

其实,现在贾士贞准备汇报的两个方案,每个常委都已经拿到文件了,因此,贾士贞觉得没有必要一字一句地去汇报,所以,就着重把两个方案和操作要点作了简要的说明,不过二十来分钟,汇报结束了。常友连最后作了总结性讲话,常委会就结束了。

就在常委都将离开座位时,夏秘书长和常书记耳语几句,常友连立即大声说,请常委们暂停一会儿。

夏秘书长匆匆出了会议室,常书记说:“再耽误大家几分钟,市公安局长鲁晓亮同志有件事要向常委会通报一下。”

这时,只见鲁晓亮跟在夏季身后进了会议室。鲁晓亮坐下后,一边取下帽子一边说:“我首先向常委作检讨,市委门前的那场车祸案子拖了一段时间了,常书记也多次指示。现在,这个案件已基本破了。首先,这是一起蓄谋已久的故意谋杀案。那个肇事司机当天夜里被送出西臾,企图从深圳的蛇口偷渡去香港,却被事先埋伏的人杀害,装入麻袋,抛入海里。此人叫阿牛,三十二岁,广东罗定人,无业游民。那辆灰色轿车当天夜里已经被拆散。那辆车原本就是临时组装车,现在外壳已经被毁,其余部件大都被找到,汽车修理工已经供认,两名主犯也已经逮捕,就是原市委组织部的两名干部科长张敬原和庄同高。张敬原当年在部队时就是一名驾驶员,退伍后,在原来的拖拉机制造厂当工人,后来调市委组织部,先当了三年驾驶员,后来到干部科。因为提拔问题一直耿耿于怀,以至走上犯罪道路。据他们两人的交待,他们是受人指使的,这个问题,我们还要进一步调查。”鲁晓亮把这个问题含糊过去了,当然常友连和贾士贞知道这其中的原因,不再追问。

听到这里,常委们相互看看,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过了一会儿,常友连才说:“鲁局长,这个案子要认真、严肃处理,要进一步查下去,看看还有没有更深的东西,有没有其他人出谋划策。要重证据,重事实,有情况随时和我通气。”

散会后,常委们都已纷纷出了会议室,贾士贞一言未发,眼前浮现出张敬原和庄同高的身影。他似乎有点不大相信,这两个曾经名噪一时、大权在握的西臾市委组织部的两名干部科长居然干出这样的事来,而且就在那天晚上,常委已经通过他们俩提拔的决定。他不知道,这两个人到底为了什么。贾士贞低着头,好像这起谋杀案不是张敬原和庄同高干的,而是他贾士贞干的!

鲁晓亮和常友连是最后走出会议室的,常友连到了楼梯口就转身去了办公室。这时,鲁晓亮匆匆地下了楼,到了大厅,只见贾士贞仍然低着头,鲁晓亮大步赶上去,叫了一声贾部长,贾士贞头也没回,继续出了大厅。

鲁晓亮终于忍不住了,上前抓住贾士贞的胳膊,说:“走,上我的车!”

贾士贞没有反抗,像一只温顺的小羊。两人坐在轿车的后座上,贾士贞突然没头没尾地说:“这事到底是谁的错?”

鲁晓亮瞥一眼身边的贾士贞,莫名其妙地说:“什么意思?”

“他们原本就是这样的吗?假如不是我,不是我当这个市委组织部长,他们提拔了,当了官,无论他们将来是一个什么样的官,他们还会……”

在回宿舍的路上,贾士贞看看手表,已经过了下班时间一个多小时,按照他出院后的习惯,每到下班时间,玲玲都会打电话催他回去吃饭,让他注意身体。可是今天为什么玲玲没有给他打电话?于是便加快脚步,到了宿舍门口,见客厅一片漆黑,心情顿时灰暗起来。开了门,一切都静静的,不见玲玲的影子。贾士贞正要上楼,突然发现茶几上有一张纸,拿起来一看,果然是玲玲留下的一封信,说她决定回省城了,打他办公室电话无人接,手机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