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第3/8页)

“学成!”

这声呼喊打破了耿学成许久的茫茫思绪,当他回过神来时,只见郭书记已经站在面前。耿学成像小学生回答老师问题似的,惊恐地站了起来。

“到!”耿学成应了一声,“老书记,您……”

“学成啊!”郭广西把手轻轻地放在耿学成的肩上,“你是我们川坝乡出去又回来的大学生,你是我们川坝乡第一个大学生村干部,你是一个最有出息的娃……”

在场的几十双眼睛一起投向坐在角落里一言未发的耿学成。

这时一位年近六旬的瘦高个子男人站了起来,他就是十五村支书严孝忠,他说:“学成是我们看着成长起来的娃,是吃川坝的小麦、喝川坝的水长大的,大学生回乡当村官,有几个?我们都老了,理当支持他,大伙说对不对?”

“支持,坚决支持!”

“我看了一下,除了学成,在座的还有三五个也可以拼一拼。年轻人要有志气,拼不上乡长,下一步还有副乡长。”郭广西说。

回到家里,耿学成一句话也没说,父母好像看出了儿子的心事,老俩口站在院子里,直到儿子不停地在屋子里打电话,老俩口还在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耿学成想到了自己的大学同学,他第一个电话打给了同窗好友周尚。周尚读了三年研究生,现在成了省农科院技术员。

周尚一听说耿学成要竞选乡长,激动地说:“学成,我这辈子无缘政治,其实当初我鼓励你报考公务员,我就觉得你是块搞政治的料子。也许报考公务员失利后,对你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可是上天又给你一次机会,你一定要努力,我立即给你准备材料。我还要发动咱们的同学,包括在美国、加拿大留学的同学,成立一个竞选班子,我不相信拼不过那些人!”

打完了电话,耿学成平静一下自己的那颗激动的心脏。不知怎么的,他突然间想到,大学时的女友苗晓怡。虽然苗晓怡晚他一届,但在后两年的交往中,两人的情感与日俱增,直到耿学成大学毕业了,在报考公务员时,两人对前途发生了分歧。苗晓怡希望耿学成再读三年研究生,她说如今的本科生到处都是,在社会上已经吃不开了。当时社会上流传一句顺口溜:博士生抖一抖,硕士生满街走,本科生不如狗。可是,耿学成说他家在农村,父母培养他不容易,他坚持要参加工作。

耿学成报考省级机关公务员失利后,居然决定回到农村去,两人的分歧升级,以至两人不欢而散。但是,在耿学成心里,始终丢不下对苗晓怡的那份感情。这几年里,他给她写过信,尽管她没有回信,但似乎仍有一种若隐若现的东西还在紧紧地牵着他。

父母对于儿子回到农村,开始也不理解,特别是儿子回到村里当了村委主任。如今已经三十岁的人了,不找对象不结婚,父母真的为他操透了心。

川坝乡发生了这样一件天翻地覆的大事,同样让那些行走在商场上的生意人坐不住了。

这几年来乡里涌现出一批小有名气的个体经营人员。川坝乡养殖场有一对夫妻,高成之和谭荣花,这几年的产值和利税在川坝乡也算得上大户,不仅在乡里是出了名的,在县里也是排得上号的。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高成之和谭荣花夫妻俩双双报了名,成为乡长竞选台上的对手。

报名结束后,全乡共有二十名参选人,在他们当中鲜明地分出了各大“集团”,而且各大“集团”的实力都相当强大。乡干部团有现任乡党委副书记、副乡长尚平,副乡长邵惠,乡团委书记林静平,乡妇联主任胡芳,他们组成了全乡最具备实力的四人团队。村干部团三人。人数最多的是来自乡中小学教师团,有六人之多。民营企业界四人。打工归来三人。

这是发生在川坝乡有始以来最为引人眼球、牵动着五万多人民心的大事件,更是一场悬念迭出,最后结果又让人大跌眼镜的角逐。

按照选举章程,在第一轮角逐当中,参选人员必须进行公共基础知识的文化测试。测试的方法为笔试,占20%,而选区联席会上的得票占80%。这是选举委员会根据市委组织部长贾士贞的建议加进去的。

考试之前,贾士贞单独接触了所有参选人员,几乎每个人都提出同一个问题,那就是,是不是真正按照选举章程所说,凭票取胜?贾士贞说,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市委和县委又何必花那么大精力,甚至冒着风险搞这样的选举呢?

公共知识测试结束了,参选者人人都兴高采烈,谁也没有想到,填空题和选择题都很简单,那八百字的个人竞选演讲稿也是人人都早已胸有成竹的了。

选区联席会由乡干部、村干部、村民小组长、每村五名代表共315人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