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4/11页)

黄一平听了,感觉非常有道理,不禁感叹道:“毕竟是阳城政界有名的老组工,考虑确实周到。”

赵瑞星喜欢抽烟,对茶道也颇讲究。黄一平受其感染,聊天时偶尔也点上一支烟吞云吐雾,并泡上一杯绿茶、普洱之类。

两人对面而坐,不知不觉已喝掉两壶水,还是没有想出一个万全之策。

“唉,算啦,这个先不说它,咱们扯点闲篇,如何?”赵瑞星提议。

“好的,赞同。我喜欢听你说点段子。”黄一平笑道。

黄一平与赵瑞星亲密接触近两个月,已经熟悉对方一个习性——遇事思路受阻,不论事体多大多急,并不着急上火,而是随时岔开主题闲聊,有时甚至还找人喝点小酒打圈牌。事实上,闲扯也好,娱乐也罢,其思维一直未有片刻停歇,而且往往很快就能从某个无关小节上受到启发,获得答案。说到底,此人思维跳跃性大,时有奇思妙想,确非等闲人物。

赵瑞星平时爱阅读,记忆力也好,装了满肚子的故事,也大都与人事有关。

“最近在读一本书,关于历代权术大家的故事,很有意思。一平,正好我想请教一下,你在大学读的是历史,知道历史上有几个著名的权力玩家吗?”赵瑞星拉开架势,看来准备大扯一番了。

“赵部长,你这哪里是讨教,分明是要和我过招历史,那你可就找对对象了。是按朝代罗列,还是以姓氏笔画为序?随便!”黄一平笑道。

“这我相信。但是,我让你把数巨限定在十个以内,你会选择哪些人?”赵瑞星问。

黄一平略一思索,伸开手指便开始列数:“秦始皇算一个吧,魏王曹操算一个吧,司马懿算一个吧,唐太宗李世民算一个吧,宋太祖算一个吧,还有……”

“停停停!”赵瑞星没等黄一平将另一只手举起,马上打断道:“我就知道你数来数去都是那些帝王,这个落俗套了。我承认,那些帝王如果没有相当的权术,怎么可能打下、坐稳一片江山呢?可是,我从刚刚看的一部书上得出一个结论,中国历史上真正堪称大权术家者,其实多数是帝王背后的那些智囊,其中包括一些非常不起眼的小人物。”

“哦,愿闻其详。”黄一平打趣道。

“姜太公八十遇文王,诸葛亮辅助蜀主,这些知名人物就不说了。你知道秦朝有个赵高吧?”赵瑞星问。

“当然知道。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太监,很著名的乱政宦官哩。”黄一平说。

“狗屁!什么乱政宦官,那是你们搞历史的一帮文人,出于各自的不同心态、动机,事后所下的结论,未必真正符合事实。你看啊,那个奴隶出身的赵高,原本识不了几个大字,只是凭借身处宫廷的便利条件自学成才,受到秦始皇的高度信任。后来,等到始皇帝驾崩了,他出于对大将军蒙恬、蒙毅兄弟的忌恨,千方百计不让与蒙氏兄弟亲近的公子扶苏继位,而极力扶持另一皇子胡亥。为此,他先后用计降服丞相李斯、废掉公子扶苏、整死大将军蒙恬,如愿将胡亥扶上帝位。对于继位了的胡亥,赵高又想方设法哄其开心,诓其沉浸于娱乐,实际上等于是做了傀儡。你想想,一个身体残疾的太监,居然能将一个国家玩弄于股掌之间,斗败了那么多的文臣武将,该是多么的不简单哪!”赵瑞星感叹。

“也是,还真是你说的这样。”黄一平嘴上应付,心里却在嘀咕:在阳城很多人眼里,你赵某人一个,我黄某人一个,或许就是这样的乱朝宦官哩。

“而且,我还发现,所有权术计谋之类,归结到理论上来,都离不开一部兵书……”赵瑞星说到这里,故意卖了个关子。

“ 《孙子兵法》 !”黄一平道。

“是。别看《孙子兵法》讲的是带兵打仗那一套,其实却完全是权谋之术,其中很多道理完全适用于做人的工作。乖乖,你看那个赵高在修理扶苏、李斯、蒙氏兄弟那些人时,什么暗度陈仓、调虎离山、偷梁换柱等等,几乎样样都同三十六计对应得上。”赵瑞星的语速渐渐放慢,这是他若有所思的明显特征。

“不错。据说国外很多知名大学,在开设现代管理课程时,都将《孙子兵法》列为必修课。”黄一平眼睛紧盯赵瑞星,巨光充满期待。

“对呀,处理这个林松,我们何不用个调虎离山之计?”赵瑞星用力一拍桌子,大声疾呼。

“你是说出了海北地界,他于树奎就无能为力了。”黄一平顿悟其妙,却又有点疑惑:“可林松是于树奎的得力干将、左膀右臂,岂可轻易调离海北呢?”

“这个好办,他于树奎不是要提拔林松吗?那我们就在推荐、测评、考察等程序上来个欲擒故纵,有意给林松说些好话,然后趁其不备找个理由将他弄到市里来,搞个明升暗降,或者先升后降。至于那个副书记,可以在海北另外选个人。”赵瑞星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