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第2/4页)

"啊,我没意见。不过南线工程是国家重点工程,估计卞书记是会看的。也要做好准备。免得……"程一路喝了口茶道。

会议最后确定由王进副市长牵头,负责考察点的准备。程一路副书记负责座谈会,会后,齐鸣又将程一路、王进留下,商量了下赵守春去世后,家属提出来的几个问题。其实都是不太难解决的问题,一是房子,赵守春到南州后,家属一直呆在西江。市政府给他专门买了一套房子,现在,赵守春的家属提出她们要过来住。程一路说:"我认为可以的。如果以前就过来了,不也一样?住可以,但是产权必须是政府的。这点要明确。"

"这个我赞成。人情嘛。"齐鸣说:"关键是他那儿子的事。好像在广西是吧?"

"是的,广西的一个县,现在是副县长。"王进道:"调回来倒是不难,怎么安置就不好办。他们提出来要稍稍提一下,就更难了。"

"到市直单位,怎么样?当然只能是副职。"程一路建议道。

"市直?哪个单位合适?"齐鸣问。

"到教育吧。教育行。"程一路分管组织,对人事这一块是熟悉的。王进也没反对,事情就定了。王进走后,齐鸣笑道:"这个王进同志,年轻人有股子冲劲。让他去冲吧,不过,考察点的事,你还是要过问下。要得有上先后顺序,主要是卫东书记的时间安排够不够,如果够了,怎么看?不够,又怎么看?我们可能都要考虑进去。"

"我也是这么想的啊,是要考虑。"程一路道。

星期六,程一路打电话给王进,详细地问了考察点的安排,王进说没问题,都已准备好了。星期天,程一路还是有些不太放心,带着胡闻,悄悄地到几个点跑了一趟。这不跑不知道,一跑问题就出来了。这五个点上,给人最大的改变就是标语多了,横幅多了。上面写的都是"欢迎省委领导来南州视察。"程一路看着,摇摇头,立即给王进打电话,问要这么多标语横幅干什么?王进说烘托气氛嘛,是高建设秘书长让他们搞的。"怎么?不妥?"王进问。

"当然不妥。卫东书记是很不喜欢排场的。"程一路也不好直接批评王进,就侧面讲了句。

王进在电话里沉默了会,说:"我让建设秘书长马上通知,全部停止。"

南州开发区很快到了。车队沿着开发大道一直往前,万超实业的老总万鹏已经站在门前。他今天显得特别打眼,不是别的,而是他穿了一套标准的工装。齐鸣一介绍,卞卫东书记边握着万鹏的手边说:"好啊,很好。老总本身就是企业的一员嘛,热爱而且融入,才能管好企业,发展企业。"

万超搓搓手,笑道:"企业正在赶一批货,很忙。所以……"

齐鸣皱了下眉头,退后来问王进:"怎么搞的?一点气氛也没有。"

王进望了下程一路,没有做声。程一路上前道:"万超正在赶生产,卫东书记应该理解的。"事实上,当初在会上,程一路提出要请卞卫东书记到万超来看,就是想让卞书记看看现代民营企业中还保持的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还存在着的真抓实干的良好气息。卞卫东是军人出身,军人出身的干部喜欢什么,同样是军人出身的程一路,心里是清楚的。刚才,卞卫东书记的第一句话,就已经表露了他的思想。他想看到的是真实的企业,而不是为着一个省委书记到来,而大张旗鼓的花架子。现如今,领导们也难。说不下来调研吧,他们每年有一大部分时间都在基层跑;说调研出什么名堂来了,又实在没有。究其中真正的原因不在领导,而在于现在官场的这样一种习惯:给最好的让领导看,把最丑的使劲地掖住。领导看到的,一半是真实,另一半却是布置出来的。这样的信息,直接导致了领导们决策上的失度。领导们也不是不知道,可是知道了又能怎样?总理到农村来视察,还被基层的粮站给哄了下。有什么办法?总不能真的像古代人那样,微服私访吧?古代人的信息不通,你微服私访还有可能。现在呢?信息社会,领导的行踪就像被卫星定位一般,被牢牢地注视着。领导也是人,领导还能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

工厂里到处是进进出出的运货车,齐鸣介绍说:"这万超万总原来在南方打工,积累了一定资本后,四年前回南州创业。现在年上交税收已经达到了一千万。"

卞卫东笑着,"了不起啊,凤还巢,这就是典型。"

到了车间,工人们都在紧张地忙碌着。万超说:"从今年开始,我们的产品主要是与几家大型汽车制造企业配套。因此,订单一下,不仅是大单子,时间要求也紧。这一个多月来,我是吃住在厂,没办法啊呀!工人们也辛苦,正月初三就在上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