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第3/4页)

卞卫东书记点点头,问正在机床边的一位女工:"辛苦吧?"

"是有点。"女工抬起头,说:"从正月初三上班,一个多月了,我还没休息过。"

卞卫东朝万超望望,"万总哪,劳逸结合,很重要啊。不能总是这样,啊!"

"这个我正在安排,这批货还有三天就行了。然后厂子放假三天,好好休息。我自己也要休息了,人累得慌。"万超的眼袋下,还鼓着青色,明显看得出来是休息不到位。

"这就好。保障工人的合法权益,是现代企业的一项重要标志。不仅仅万总,南州其他的企业也要重视。"卞卫东又走了几个车间,不时地停下来和工人们聊聊。出了车间,齐鸣说让万总把企业的情况简单地给卞书记汇报下,卞卫东拉着万超的手,"不必了,听到的还能比看到的好?我都看到了,你们忙,我打扰你们了。"说着,就往车边走,齐鸣只好也跟着上了车,车队往风润工业园驶去。路上,齐鸣打电话给在后面车子中的程一路,问风润那边准备得怎么样?卫东书记是不太喜欢花架子的,没有搞什么大阵势吧?

程一路说我昨天专门去看了下,让他们把标语和条幅都下了。应该没有别的了吧?这事我再问一下王进同志。

王进在最前面的车子里,程一路一问,他似乎也有点紧张了。昨天下午,程一路给他打电话后,他本来答应让高建设去通知风润,把标语和横幅撤了。可是后来一想,他觉得一个省委书记来视察,还是应该搞点气氛的,就没再让他们去了。这会儿,看来事情确实有些不同。刚才在万超,卞卫东书记的态度,已经是最好的说明。可是,这个时候,要想让风润那边把所有的标语和横幅都撤下来,怕是来不及了。弄得不好,撤得半半拉拉,更难堪。但是,程一路副书记一问,又不能不答。王进便道:"我让他们撤了,应该撤了吧?"

不出十分钟,一条巨大的悬在大门上方的横幅,让程一路一下子愣住了。

车子没停,一直往里,标语和横幅像一道道波浪,不断地涌过来。齐鸣打电话问程一路,程一路道:"他们这也是按惯例。"

"什么惯例?像什么样子。"齐鸣有点生气地挂了电话。

程一路也只好沉默,他不可能再打电话问王进了。

车子又往里开了几分钟,到了工业园的办公楼前。王进的车子在前面停了,齐鸣赶快下来,跑到卞卫东书记的车子前,卞书记的秘书却伸出头来,对齐鸣说:"卞书记说这里就不看了,看下一个点。"

王进也跑过来,正好齐鸣黑着脸,他马上知道事情不好了,就小心地问:"怎么?"

"走吧,到红米集团。"齐鸣说着,就回头上车。王进也上了车,车队掉转车头,往工业园外驶去。工业园的几个负责人站在那儿,仿佛被钉子钉住了一般,呆住了。

叶开小声咕嘟道:"怎么不看就走了?"

程一路没有说话,胡闻说了:"这么多标语横幅,大概把卞书记给……"

程一路咳了声,胡闻也不说了。程一路心里清楚,这个结果是很正常的。相比起万超,这个彩旗招展的工业园,只会让卞卫东书记生气,而不会让他兴奋的。卞书记临时决定不看,就是对这种做法的一种批评。说起来,这也不能太怪工业园的同志们了,以往都是这样,惯例了嘛,谁知道这卞书记恰恰不爱好这一手呢?

红米集团是南州近年来崛起的一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确切点说,是南州市郊区粮食局下属的一家综合加工销售企业。南州在历史上就是江南省的粮仓,地肥土沃,水流丰沛。所产的大米,粘性好,色彩如玉,口感极佳。以前,仅仅在南州的郊区一个区,就在十几家大小不等的大门加工企业,各立门户,各树牌子,互相挤兑,形成恶性竞争。粮农得不到好处,南州大米的品牌也受到严重影响。去年上半年,程一路副书记专门组织相关部门开展了一系列的调研,其中对南州大米加工提出了"整合创优,产业经营"的思路。政府一次性地投入财政资金三千多万,兴建了拥有高新技术的大米加工厂,将以前的十几家小企业全部在清资补偿后,逐渐关停。只打出一个品牌:南州大米。果然,整合不到半年,就显示了良好的成效。红米集团的订单化运作,不仅仅让自身得到迅速壮大,农民的粮价也随之提高。南州大米的品牌效应开始显现。

车队刚到集团门口,就遇上了往外运大米的大货车。车队只好停了,一下车,王进副市长就对集团的副总祁玉指划着:"怎么搞的?不知道要来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