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就这样长大 第二节(第2/3页)

“哎呀这孩子多聪明。” 眼镜阿姨啧啧地称赞,“多大了? 学习好吧?”

“那是。”老太太终于展开眉头,无比骄傲地说,“那家伙,年年都是第一名。试验中学的!拿比赛奖呢。要说我们家祖坟都没有念书的蒿子,我们源源啥都靠自己,哪有那些知识分子家还给补课?我源源爹妈都去非洲出劳工了,这孩子还帮我干活,还老考第一!”

“奶奶。”小姑娘有点埋怨地用没有输液的手去拽老太太的袖子,害羞地把脸埋到枕头里不说话了。

“这个,也不是特科学,但是差不多就这回事。这些检查,看出来孩子脱水了。” 刘志光继续跟老太太说,然后往周围看看,“这是乱,不过还是输液了,观察了再回家,安全。这脱水,电解质不平衡,可危险。血钾要是高了,那可挺要命的。还有别的。都很危险。那也可能在家躺着也不出危险,但是有出危险的可能啊,这不是怕万一么。”

“得了得了,以防万一。以防万一。你说也是,你们医院也不多弄点地方多建设点床,这病人就跟楼道里挤。还有你们屋里那个大夫啊,那张脸真难看,跟电影里那个阎婆锡似的。就不能好好说个话啊?”

刘志光乐呵呵解释,“老师大概觉得您就照做完了。后面还有人。着急,肯定不是故意凶您的。”

“中国就是人多。要么我支持这个计划生育政策呢!”旁边一个自己发烧等着看的中年人也接口,“资源少,人多。有什么辄。”

“这孩子一直父母不在身边儿就这么自觉?”眼镜老师想着自己班里一些父母不在身边的问题学生,对这个奶奶嘴里,自觉学习的乖孩子产生了很大兴趣,很想研究一下,都是父母不在身边,什么样的孩子就特别要强。

提到宝贝孙女的懂事,老太太一下就忘记了对消化科冷面大夫的不满,打开话匣子,开始跟这位老师从孩子几岁就知道买了冰棍先给奶奶吃第一口讲起。老师听得认真,不时地赞美一下感叹一下,旁边等的烦躁的几个病友,左右无事,干脆也都听着老太太夸奖孙女,方才一片烦躁的对这医院急诊不‘急’的抱怨,互相间为了踩了下脚而剑拔弩张你一句我一句的讽刺,一时间仿佛消失了,只听着老太太跟眼镜老师一个说一个赞的聊天。

刘志光乐呵呵地回头瞧了眼,不被所有人注意地往门外走,这时候陈曦从消化科诊室走出来,方才消化科叫外科会诊一个怀疑有外科指征的病人,祁宇宙正忙得焦头烂额,往上打电话,李波还在手术室,韦天舒问了问谁值班,一听杨雪容,立刻说,李莫愁(外科人叫杨雪容的外号)同志业务水平我放心,说要真是有严重外科问题,她还能判断不出来?她早一个电话打老子手机上了,还能叫你一线过去会诊? 九成她那边人太多了要先推咱们这边缓缓,你打发个学生过去先顶一下,忙活完手里的,再过去。妈的老子不能自己这就过去长她这个脸。这开了一叫会诊咱就上三线的例,她们以后更了不得了!

于是,陈曦被派去‘会诊’ 。

杨雪容看见陈曦倒是也没勃然大怒,只是拿眼角扫了下躺旁边床上的病人,自己就继续看当时在眼前的,老太太孙女的化验单了。陈曦老早把写着实习生三个字的胸牌倒扣了塞进上面兜里,面无表情地开始做触诊,耳朵里却听着杨雪容让输液,留观,老太太不满的抱怨,关于为啥拉肚子验血的询问,以及杨雪容完全好似她不存在一样的,叫下一个。

陈曦照例做全了检查之后,恭恭敬敬地跟杨雪容说认为没有外科问题,不过要等上级大夫,上级大夫忙,得等一阵。杨雪容依旧没太答理她,冷淡的嗯了一声,然后自言自语,怎么腹泻这么多,叫小张过来,得赶紧填流行病卡给流病科送去了。我觉得不对劲。

陈曦耸了耸肩膀出去了,心里却暗自想方才那个显然没文化的老太太,会不会一怒跟杨雪容撕扯,或者投诉?她九成不懂投诉,按说还是会撕扯。会不会有个好戏来看?她心里有着幸灾乐祸的期待。想象冷漠高傲的杨雪容会不会被老太太抓过来扇个耳光,那么,她是继续冷淡地翻翻眼睛,还是老羞成怒?

被杨雪容高高在上地忽视的陈曦,当然小心眼地并不在乎她是否被冤枉。而对于这些病人,自人大代表的发言之后,一病区的病人们,让陈曦又再回到了那种可以用英文单词cynical来形容的状态。

一病区仍旧还乱着,虽然最近记者们的兴趣好似越来越低,然而那些原本挤破头要等周明手术的病人和家属,却使尽八宝地四处打听,或者想要换人,或者打听‘价位’,或者赶紧联系自己认识的新闻工作者,前来‘监督’;有的比平日更加奉承,有的却极其趾高气扬,甚至把每一份化验单都要看上三遍,问题比平时多了10倍,甚至,三天前,居然有人偷走了自己的病历去自己找专家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