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票房注水(第2/3页)

口碑稀烂,票补花完了大半,票房立刻就崩了。

暑期档就掉队了两个,不过星期四《捉妖记》上映,以首日1.6亿的高票房刷新纪录时,所有人才意识到,暑期档才刚刚开始呢。

晚了一天上映的《煎饼侠》首日也拿到了1.34亿。

十天之内,三部电影首日破亿,媒体高呼“电影人和观众都找回了对国产电影的信心”。

各路媒体歌功颂德,中影的赖董和光电领导们接受采访,也大说特说。

不过,大卖归大卖,可是对于这些电影,骂声还是很多的。

《捉妖记》好点,观众都要集中在萌萌的胡巴上,吐槽的声音也盖不过胡巴萌萌哒,毕竟上网尤其是微博年轻人和女性比较多。

《煎饼侠》……从专业的角度上讲,这导演根本连导演的基本的能力都不具备。

画面扁平、打光布景镜头运动让人怀疑这是不是电影,也没有什么场面调度涉及,全程好像就是几个演员张嘴说事。

观众虽然不懂这些,但是看在眼里,都会有一种很别扭的感觉,都不用说。

不过卖座也有卖座的理由,这片子还是有一定受众的。

反正现在的暑期档,这些电影狂揽票房,观众们骂的骂,笑的笑,而专业电影人士们就各种批评了。

有个主持人说《捉妖记》里第一个妖怪就把他丑翻了,知名作家、收藏家马伟都直言看《煎饼侠》不如睡觉。

两部新片,和《鬼吹灯》呈三足鼎立之势,就这么在暑假展开了惨烈的厮杀。

全家欢的《捉妖记》更胜一筹,虽然口碑两极分化,不过受众更广,也更轻松,这种片子也更容易卖座。

4天6.7亿,只比《鬼吹灯》少一千多万。

《煎饼侠》三天拿到了4.3亿。

而《鬼吹灯》第二周拿到了7.1亿,影响还是很大的,毕竟刚和《小时代》、《栀子花开》竞争完,后面又碰到了两部大爆电影,还有个大黑马《大圣归来》。

下一周,《鬼吹灯》单周拿下3.6亿,上映18天总票房突破17亿,达到了17.5亿。

《捉妖记》这匹超级黑马,次周拿到七亿,两周票房13.7亿。

《煎饼侠》第二周4.3亿,开始掉队了,总票房未过十亿,只拿到8.6亿。

暑期档看似很明朗了,《鬼吹灯》以微弱的优势领先,而且口碑很不错。

《捉妖记》这匹大黑马虽然惊呆了所有人,可是前两周的票房完全是跟着《鬼吹灯》一样的,还低了两千万。

这几年来,行业内也习惯了,李谦投资的电影屡次称霸票房市场。

不过,第三周《捉妖记》爆出了更强大的能量,拿到了4.2亿,跌幅堪称逆天,三周17.9亿,追上了《鬼吹灯》的同期票房,一下子让行业沸腾了。

尤其是《鬼吹灯》第四周只拿到1.3亿,探险悬疑的商业电影缺少青少年受众,也缺乏《我不是药神》这种让人共鸣的情感,也没有《楚门的世界》、《返老还童》这种让人惊叹的创意。

正常商业片的走势,而不是现象级电影的逆天走势。

第五周4000万,上映32天,票房定格在19.2亿,接下来估计也就能拿个一两千万票房了。

普通的商业片就这点弊端,缺乏让人共鸣的吸引力,后续走势不佳。

而这个时候,已经上映四周的《捉妖记》,票房也正好突破二十亿。

国内电影市场第二部破二十亿的电影!

二十亿的票房,也让《捉妖记》成为当下最火爆的电影,甚至没有之一了!

即便新上映的《王朝的女人杨贵妃》里范彬彬那半露的两个大西瓜,还有片方放出来被光电删掉的一场马震戏,才勉强在话题上相提并论了。

黎名扮演的李隆基和范彬彬扮演的杨贵妃,飞驰的骏马上,在上天的注视下,搞了起来,简直惊呆了所有观众。

马震这一词开始流传,甚至有人创建了百科词条,就差编进新华字典了。

而《太平轮》的下部也在7月底上映了,首日刚刚过千万,不知道会不会让投资方亏的吐血。

估计这些走进电影院的观众,大部分都是看了上部,图个有始有终,才去看的吧。

《太平轮》下和《杨贵妃》就代替了之前的几部电影,成了观众们新的吐槽对象了。

不过《捉妖记》虽然已经上映了四个星期,可是走势却异常坚挺,要不是离《返老还童》的28亿差的有点远了,估计片方都要冲击一下记录了。

国内各大公司也非常兴奋,《捉妖记》竟然战胜了大热门《鬼吹灯》,票房直追《返老还童》。

虽然破掉李谦的纪录没可能了,不过最起码他们看到了打破李谦的未来影业对行业的压制了。

过去的两三年,年度票房第一名不是李谦的片子就是他投资的,而且不光第一,连前三都快被李谦包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