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是我生长的地方《我的祖国》(第2/4页)

但只是为了为岳维国刚到家就出征抗美做铺垫。

但是有了这首歌在,谢辅把《我的祖国》完完全全留在了电影中,剪辑了很多画面,随后的故事线展现也做了直接的调整。

韩舟没看过这段,抬起头盯着屏幕。

而歌声和画面太切合了。

一条大河波浪宽,很多人都在思考这条大河是什么河。很多人都说,这肯定是黄河,其实不是。

创作的时候,词作者故意写了一条大河而不是一条黄河,因为有人问了他一个问题。

如果写一条黄河,那么生在长江边的战士怎么办?

他们配不上这首歌吗?

词作者冥思苦想,最后写下了一条大河波浪宽。

这条大河,可以是黄河,可以是长江,可以是珠江,可以是香江,可以是黑龙河,可以是任何一条大河。

当这首歌响起时,每个人都能想起自己家乡的那条河,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画面感。

有人想到的是芦苇荡,有的人想到的是莲蓬,有人想到的是悠悠的水草。

“这是美丽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合唱团和国家乐队的合作,那‘辽阔的土地上’几个字出来的时候。

那种壮怀激烈,达到了顶峰。

听到这几个字,很多人手臂上的鸡皮疙瘩忍不住的探了出来。

电影院里,年龄稍大一些的人,感觉有一股气在胸膛久久回荡。

年龄稍微小一些的人,听着歌,看着画面,思绪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见证了前辈对于这个国家的奉献。

坚定了自己未来也要为这个国家而奋斗的理想。

当一首歌,能写到这个程度时,已经别无他求了。

这已经超出了艺术的范畴,这是精神上的丰碑。

而不少明星低头看向了第一排。

哪个年轻人,居然写出了这种歌?难怪今天首映礼,谢辅都围绕着他来。

这……和当年的黄怡不分伯仲啊!

很多人想到了一种可能,第一排那个,被网友戏称为精神病的男人,也许对于这个国家的热爱,远超过自己的想象。

若不是这样,写不出这样的歌来。

“姑娘好像花儿一样

小伙儿心胸多宽广

为了开辟新天地

唤醒了沉睡的高山……”

画面中,岳维国回到了家乡,再见当年的女同学。

当年青葱岁月的女同学,现在婉约淑女,手撩着头发咔在耳后,低着头,带着笑脸,抬头又看了看岳维国。

岳维国和女同学在家乡完婚,这一次,女同学穿上了和岳维国一样的军装。

在婚礼上,女同学拿出了自己成为随军护士的证书,岳维国则是已经成为了一名指导员。

两人在婚礼上最先得到的不是祝福。

而是两封调令。

米国意图在北方发动战争,威胁鸭绿江畔,阻拦国家收回台海。

上面决定,米国要打,那就打!

“这是英雄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

所有归家的军人,带着命令,再次集合。

坐在火车上,夕阳下的火车经过了祖国的大好河山,长城内外,红花红叶。

寒冬的北方,岳维国所在的部队,跨过了鸭绿江,在敌人‘他们不敢开战’的估计之中,发动了进攻。

米军王牌部队骑兵师,整个被包饺子。

歌声也在这里来到了尾声。

“朋友来了有好酒

若是那豺狼来了

迎接它的有猎枪

这是强大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和平的阳光……”

壮怀激烈又抒情,代表着华国儿女捍卫美丽国家的决心的歌声,悠悠结束。

取而代之的是轰然作响的轰炸声。

岳维国所带领的部队,得到的命令是破坏敌军的交通要道,要将敌人困死在包围圈之中,一口吃掉。

岳维国带领着手底下的战士,一次一次的和敌人交火。

然而,敌军的火力之强大,远超所有人的预期。

岳维国的部队,一个个的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一次次破坏了敌人修路。

但是,敌人修路速度极快,各种预装件桥梁材料被送过来,多次修复道路。

打到最后,岳维国所在的部队,只剩下几个人了。

冰天雪地之中。

苍茫的夜色下。

岳维国拿起小号,站在桥下一座小山崖上,吹响了冲锋号。

几名战士,带着最后的火药,冲上了桥头。

与此同时,岳维国一如当年的司号员一样,被子弹穿透,跌落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