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南金东箭 第五折 迷局(第2/6页)

耶律大石放声大笑:“国师说得实在!”他高踞王座之上,见末席有名麻衣僧人,大胆地抬起头与自己对视,嘴唇微微翕动,似乎有话要说。耶律大石心中一动,会见结束后悄悄留下了这僧人。出乎意料,麻衣僧并非向他密报什么军国大事,而是谈起了失传已久的迷世书。

“当年真芝老祖携迷世书入西夏,后来卒于居延双塔寺,迷世书的下落就成了一桩悬案。小僧十二岁起在双塔寺出家,继承了真芝老祖的衣钵,师父临终遗言,迷世书就藏在惠慈敦爱皇太后的陵墓中。”

耶律大石甚感兴趣:“你这话可确实?”

没藏空道:“出家人不打诳语,陛下跟前更不敢有虚言。当年夏国的后族卫慕山喜作乱,阴谋杀害武烈帝嵬名元昊,败露后被武烈帝赐死,族人尽被牵连,包括武烈帝的生母卫慕氏在内。据说卫慕氏死前喊着儿子的乳名,立下这样的毒咒,‘嵬理,嵬理,我既予你骨肉,死后当化为厉鬼索回’。武烈帝弑母之后,心神恍惚,常被噩梦魇住,得知真芝老祖的神通,便向他求助。真芝老祖在居延城外修了一座巨大的陵墓,镇住了恶灵,武烈帝也终于感到心境宁和。据师父讲,真芝老祖将迷世书以及各种法器留在了陵墓的密室中。”

耶律大石注视着侃侃而谈的没藏空:“明白地说出你的意图。”

“惠慈敦爱皇太后的陵墓建成至今已有八十二年,曾进入地宫又活着离开的外人只有三位,其中一位便是北院枢密使、阿修罗将军萧铁骊大人,另外两位则是萧大人的先生和幼妹。”这活说得非常狡黠,略去原因只谈结果,令听者生出误会,又算准了以萧铁骊的性格,决不会与自己争辩。

果然,耶律大石看向王座右侧一直沉默不语的男子:“铁骊,真有此事么?”萧铁骊点了点头。

没藏空趁热打铁地道:“小僧空守着宝藏,却不得其门而入,故斗胆邀萧大人重入地宫,合力开启密室之门,届时迷世书归大辽,小僧只想得到老祖留下的法器。”

萧铁骊知道这是个圈套,但当年结下的仇总有一日要算清,与其让他们背地里玩花样,不如痛痛快快地当面了结。且一直被压制的紫瑰海,上个月突然反噬,自己虽然挺了过来,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此去夏国,或有机会拿到解药青罡风。他想定后,只问了一句:“地宫中真有迷世书?”

“没藏空向九天神佛发誓,迷世书确实放置在惠慈敦爱太后陵中,如有虚言,让我手上的密戒即刻爆裂,让我遭受六神俱灭之苦。”

萧铁骊看清没藏空修长手指上套着的暗黑戒指,肃然道:“臣愿为陛下去取迷世书。”

耶律大石斟酌片刻:“你的病无碍么?”“陛下放心,已然无碍。”

没藏空躬身退下,宽大的僧衣在柔软的地毯上扫过,“如此小僧告退,在居延城恭候萧大人到来。”

金国天会四年(1126年)四月。真寂院。

“主人钧鉴:此次随双塔寺没藏空至西辽都城,一路并无异样。惟西辽皇帝会见国师后,单独与没藏空晤谈甚久。小人买通宫中内侍,知悉二人谈话中多次提及惠慈敦爱太后陵与迷世书。其后西辽北院枢密使萧铁骊率精骑二十人,改换百姓装束,悄然离开都城,去向不明,小人大胆臆测,当与没藏空所谈事情有关。”

嘉树看完密报,嘉许地道:“千丹,这消息可值黄金十两。”当年耶律真苏为真寂寺留下巨额财富,嘉树借此建起了自己的谍报网。因他感兴趣的人事有限,网并不大,却可说是最有效的。

“老奴稍后便将主人的赏金兑现给他。”千丹探询地道:“但不知主人有什么打算?”

“真芝老祖的遗物关系重大,我决定亲赴西夏。就算消息有误,拜会一下双塔寺的同门也不错。”

行至桓州,嘉树与随从歇在一家客栈。其时正是初夏,午后的阳光明晃晃地铺了一地,暖洋洋的风吹过庭院,让人感到全身乏力。嘉树靠在卧榻上,本想打个盹儿,却一头沉进了黑甜乡。

“唉,二郎躲哪儿去了,到处都不见。”

“二郎最怕热了,这种天气,一定在水边的夜来如歌亭。”

两名小丫鬟端着沙糖冰雪冷圆子和冰镇荔枝膏,在水边张望半晌,跺了跺脚,怏怏地去了。男孩儿在夜来如歌亭的大梁上翻了个身,露出促狭的笑意,低声道:“这么甜腻腻的东西,我才不吃呢。”

一时梁下又传来衣服窸窣之声,男孩儿悄悄探头,见一名蓝衫青年牵着位十七八岁的少女进来,心想:“是阿爹的客人么?我从来没见过。”天色却于此时暗了下来,方才还照着男孩儿的明丽阳光霎时间变成了冷清清的月光,夜香树的味道幽幽地飘浮在周遭,凉丝丝的夜气贴在男孩儿的皮肤上,让他打了个寒噤,心想:“奶娘说小孩子不好好吃东西就会被园子里的妖精捉去,难道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