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良友相逢徒怅怅夫妻离散恨绵绵(第4/6页)

杨婉嗔道:“我几时有过不放心的?你的心倘若不是向着我,我把你缚在裙边也没有用。不错,孟明霞的确是落落大方,是巾帼须眉,是女中豪杰,怪不得你要称赞她。但你也不该把我看成了多疑善妒、气量狭窄的女人呀!”

李思南苦笑道:“我不过随便说一句话,你却想到哪里去了?好,但得你放心就好,咱们不必再谈她啦。”

杨婉心里想道:“你怕和我谈她,可见你实在还是忘她不了。”杨婉不愿意这种不愉快的气氛保持下去,因此听了李思南的话,果然也就不再提孟明霞了。但虽然不提,孟明霞投在她心上的阴影却仍是不能消除。

两人各怀心事,策马前行,他们的马快,只走了两天,已接近金国与西夏的边境。

这一日正行走间,忽见尘头大起,一大群难民,扶老携幼,像潮水一样从前面退下来。

李思南大吃一惊,忙截着一个难民问道:“前面出了什么事?”那难民道:“快走,快走!蒙古鞑子已经打进来啦!”

李思南是早已知道蒙古要移师西向的,但这支奇兵从西夏的后门打进来,来得如此迅速,还是大大出乎他意料之外。

杨婉道:“怎么办?咱们的马快,要是找得一条路,可以避过蒙古的大军……”李思南道:“情况这样混乱,很难探明虚实,前行危险太大,只好退回去,先找个地方躲躲吧。”

转眼间路上已挤满难民,他们骑着马杂在人堆之中,比人行也快不了多少。李思南一看不是办法,只好叫杨婉离开大路,向荒野奔逃,还未曾挤出人堆,西夏的溃军又已似潮水一般涌来。

这些溃军只顾逃命,可不理会百姓的死活,骑着马的就向人堆冲过去,无数妇孺在铁蹄之下给践踏得遍体鳞伤,哭声震天;失了坐骑的也仗着刀枪冲散人群,夺路而逃。逃避不及的老百姓,死在乱兵刀枪之下的也很不少。

李思南又是愤怒,又是感慨,心道:“这样的士兵,畏敌如虎,望风而逃;对待自己的百姓却又是残暴如狼,肆意蹂躏,这还能打什么仗?怪不得蒙古兵能够以少胜多,长驱直入了。”

心念未已,一小队溃兵已经向他们冲来,纷纷呼喊:“我要坐骑”,“男的可以作夫子”,“你要坐骑,那女的就留给我吧!”未曾到手,已在议定分赃了。

李思南、杨婉大怒,双剑挥舞,杀了几个人,溃军方知厉害,一哄而散。但前队的溃军散了,后面大队的溃军又赶来了。

李思南怒道:“你们不敢打蒙古鞑子,却来欺侮百姓。好,你们来吧,来一个我杀一个,来一双我杀一双!”

话犹未了,忽见溃军四散奔逃,有的从他们旁边逃过,却也没有招惹他们。李思南起初莫名其妙,抬眼一望,这才看到,原来是一队蒙古骑兵已经杀到。

李思南道:“婉妹,你跟着我!”夺过两支长矛,左挑右刺,在乱军中冲开了一条路,到了荒野,散兵已经少了,李思南叫了一声“婉妹”,不见答应,回头一看,却已不见了杨婉!李思南这一惊非同小可,他只道杨婉是一直跟在他的背后,竟不知在什么时候给乱军冲散了。

李思南叫声:“苦也!”欲待回去寻找,只见尘沙滚滚,万马奔腾,蒙古的大军已经杀到。主力沿着官道挺进,两翼则在旷野展开,分出无数小队骑兵,搜索残敌。

其中一个小队追逐西夏溃军,追到了李思南的所在,李思南挽起成吉思汗所赐的那张铁胎弓,嗖、嗖、嗖,连珠箭发,三支箭射翻了三个蒙古骑兵,说时迟,那时快,另外两骑已经冲到他的面前。李思南大喝一声,轻舒猿臂,抓着一支向他搠来的长矛,将那蒙古兵连人带矛猛的拽了过来,一个旋风急舞,便抛出去,恰好把另一个蒙古兵也撞翻了。

忽听得有人喝道:“好箭法!”李思南抬头望去,只见一面大旗迎风招展,大旗下一个威风凛凛的将军跨着战马,停在路边,正向着他们这边望来。这个将军不是别人,正是神箭手哲别。原来这一路大军就是他统率的。

李思南满身泥污,距离又在百步开外,哲别本来不知道他是谁,但因见他箭法高强,不觉技痒,笑道:“难得有个对手,咱们较量较量!”弓如霹雳,箭似流星,也是连珠箭发,一发三支。

哲别的箭法比李思南高明,李思南提起铁胎弓一拨,拨落了第一支,一个“蹬里藏身”躲过了第二支,第三支箭射着了他的坐骑。李思南回头一箭,也向着哲别射去。

哲别一听利箭劈空之声,不由得心头一凛,心道:“这是一张头号的铁胎弓!”当下把手一招,把那支箭接到手中。成吉思汗的弓箭是特制的,哲别一看,立即就知道是李思南是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