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第2/6页)

这两个当兵的一点儿麻烦都没有惹,两人只是对了个眼神,年轻的那个又一挥手,他们就跟着来了。这里荒郊野岭,六个人全副武装地从路边冒出来,把两人包围住,他们这么老实倒也算不得意外。

敦彦鲁开口说话时非常恭敬,但是说到他们的目的却没有丝毫含糊。这两人要交出兵刃,从驿道上下来。

带他们去哪儿?到了便知。兵器怎么办?原物奉还,不过要看他们的表现(敦彦鲁心想应该是这样)。那两人骑在马上,神情自若,虽然表情严肃,但是敦彦鲁让两名手下去收缴他们的兵器时,也没有一丝抗拒。两名弓手堵在驿道两端,整个过程中箭头一直瞄准这两个禁军。

敦彦鲁倒真是看见那两人的脸上闪过一丝古怪的表情,不过察言观色并非他所擅长。大概是有些担心吧。人受到惊吓时的表现千奇百怪。了解这些,无须贤者学士的智慧,只要能对人发号施令,过段时间自然就有体会。

回到小金山,恭恭敬敬地将这两个禁军请到老太师面前,原本顺利的一天起了变化,让人不得痛快。

“正副统制能来,”老主家语气庄重,“寒舍蓬荜生辉呀。”敦彦鲁看见两个禁军依礼拜了两拜。

“太师客气了。”年轻的那个说。好像当统制的是他,而不是块头岁数都大的那个。

“统制饶过我这些家丁一命,老朽不胜感激。”虽然不知杭德金这话有何深意,但敦彦鲁的耳朵还是一下子竖了起来。这是什么意思?

“何必浪费六条人命呢,”这人答得倒轻松,“何况,大人还让统领穿着您的号衣。”

“说真的,我没这样要求。不过给他任务时,我就料定他会穿。”

年轻的禁军沉默片刻,突然发起火来,把敦彦鲁吓了一跳。“说什么?明知道他要是没穿号衣就会没命,那你还让他……”

“说过了嘛,我料定了他会穿。要喝杯酒吗,任统制?”

“不必了,多谢。太师这样视人命如草芥,在下没这兴致。”

“退休以后,就没有多少消遣啦。”杭太师轻声说道。

“大人!”敦彦鲁听不下去了,“这个当兵的不识抬举,看我来教训他。”

“住嘴。任将军,你能帮老朽教训教训我这家丁头领吗?他人不错,老朽相当器重。”

教训?虽然还有半句表扬,但敦彦鲁还是感到一阵血气上涌。

年轻的禁军说:“我本不想这样。”另一个禁军十分警惕,他一个字也没说。

杭德金说:“我是个老瞎子,迁就一下吧。”

“那大人能说明唤我们来这里的用意吗?”

“自然。”

年轻的禁军转过身,对敦彦鲁说:“好。你的两个弓手距离驿道太近,又是正面相对,犯了大忌。”他的话里不带一丝感情:“我们下马时,我的马在身后,赵将军的马则被他牵到前头。只要我们丢掉缰绳,一人一边矮身一滚,朝你的弓手冲过去,那两个弓手极有可能射到对方。路北边的弓手明显非常紧张,我们俩只要一靠近他,他一定想都不想就松手了。子骥你说?”

“弓手控弦的手势不对。大拇指放错位置,箭就射不准。这个错误常有人犯,很好纠正。我们下马时,你们其余四人的剑还在鞘里。这样做虽然恭敬,却也太过大意。而且,你们离我们太近。我对付两个家丁不成问题。剩下两人,如果他们朝任统制扑过来,任将军就拔剑对付他们;如果没有,他就捡起刚才杀掉的弓手的弓箭,将二人射死——任将军的射术相当高妙。”

任待燕接着说:“你最年轻的手下,堵在西边的小个子,他的腰带太高。他的佩剑应当短一点,要不干脆用弓箭。他的剑都快拖到地上了,所以他不得不把剑别得高一点,而这样做,他又没办法顺利拔剑。”

“我知道,”敦彦鲁闷闷不乐地嘀咕道,“早跟他说过了。”

“他想要长剑,因为长剑好看。虽然能理解,可他拿着不好使。”

“我知道。”敦彦鲁又说了一遍。

任待燕说:“你们当时要是上了驿道,就全都死定了。”敦彦鲁终于知道他是谁了,这人名气不小。“恐怕都花不了多少工夫。说到如何包围、降伏全副武装的好手,办法也有不少。如果时间足够,咱们不妨切磋切磋。”

敦彦鲁心想,他本可以说教教你,可他没这么说。

任待燕又转过身,对老太师说:“大人拿六条人命开玩笑,却还说什么器重。”

“我也说过,我料定他会穿号衣。”

“料定,大人是这么说的。那么大人也料定我看见这号衣就会答应过来?”

“的确。”

任待燕摇摇头。

“他在摇头?”老人向儿子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