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针锋相对(第3/3页)

也赚钱,也是个不错的生意,可却不至于让那些更强的人动心了,哦,原来这生意,一年几百万啊,我可没那精力弄这个,我这边一年几千万的生意,还是专注这边,跟那帮混不吝死磕,也犯不上。

守住大头,有实力优势,有先入场优势,有行业规则比你们懂很多的优势,有地基早已打好的优势,不难,只看你愿意舍出来多少。

不是魏涛畏惧死磕,是他知道,手机这个行当未来的前景,一般。

手机美观,手机的推陈出新一代一代更迭,是人们的必备随身物品,能看到这一步的人,才愿意大投资或是拿出所有钱来进攻手机市场,试图抢下一块地盘。包括现在的外五县,下面的乡镇,管顾客多少呢,管有没有诚信度呢,也有不少店开了起来,新机不卖不要紧,我收二手手机,我做非售后三包的维修,我配个电池充电器,卖你们一点配饰。

整个产业,核心身子骨的手机本身发展前景无敌,那配套就一定有肉吃。

作为一个过来人,未来网购成为完全主体模式后,看似消费群体还有一部分不适应的中老年人,还是选择线下购机,但整体的消费能力却差了不止一个等级。

年轻人,喜欢买贵的买好的,到后来在智能手机时代,从那烂苹果一出来,更新一代换一代,跟手机好不好用没关系,我用个一年至多两年,换个新手机是正常的电子产品更迭速度。

对于中老年人,手机从来都是‘坏了不能用了’为更换标准,这样一来,哪怕这群体占据着一半的人数,消费能力要数倍低于年轻人。更可怕的是什么,当年轻人更迭速度快了之后,父母买手机的频率也低了,不需要买了,败家孩子,手机刚用不到两年,还嘎嘎新的就又换了新手机,这不是浪费吗?他不用的都比我用的好,那我也别买新的了,直接用孩子的吧。

因为网络时代的到来,所以魏涛知道,尽管零五零六年还是不错的,但这不是长期持有垄断能够创造巨大利益的行业,况且实体买卖也不存在垄断,单单是一个复制粘贴都能打断你的垄断,能够在某个时段,抢先一步拿到最多的利益,应该知足了。

正月十六,德信进行大盘点。

给魏涛一个数字,从圣诞节前后,一直到现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德信手机大卖场、配件商店、电脑商铺以及二手机生意,一共给他带来了三百万的纯收益。如果算上员工工资奖金新年福利和一些新年送礼花销,这数字更大,一天有几万元的收入,听着都吓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但这却是实打实的现实。别的还好,配件商店的收益,依旧是最大的惊喜,碾压新手机的销售收益。

有最为充足的准备,有最大名气的品牌效应,有市场竞争对手还没有成型的抢先一步……

钱多数都是年前赚的,年后初四开始营业,尽管还有活动,生意却早已不如前。

过年期间,魏涛得到了确切的消息,这帮商家就差没直接到厂家总部了,年后的库存配置和进货优先级,德信有优势,却已经不再是过往那样两家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