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天高云淡(第11/23页)

行军命令:宿营地吴起镇。

吴起镇,注定要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名字的一个陕北小城。

天亮的时候开始行军,在晴朗的天气中走了大半天,红军在一个小村庄稍事休息,然后命令来了:继续前进,吴起镇距此二十里。

那二十里路令所有历尽千难万险活下来的红军官兵永生难忘。

成仿吾回忆道:“我们高兴极了,像小孩子一样向吴起镇跑去。”

尘土飞扬中,那个小镇在红军官兵的视线里越来越近了。

杨成武回忆道:“我们在蓝盈盈的天空下,列队进入了这个镇子。”

斜阳把远处的树林染成了橘红色,野鸟惊讶地在土崖顶上来回盘旋,路边的一道土墙上一条标语隐约可见:中国共产党万岁!

红军走进了吴起镇。

官兵们站在街道上四处张望,小镇里空无一人,街边的砖窑洞大多已经坍塌,但是残垣上依旧可以看见画着的镰刀斧头。

这是陕北根据地吗?

“同志!同志!”官兵们在寂静的街道上高声地喊。

几个头缠白毛巾的人来了,是这里的乡党支部书记,还有苏维埃乡政府主席。

苏维埃!

红军官兵们一拥而上,把这几个人举了起来,热泪久久地挂在脸上。

这是一九三五年十月十九日。

离红一方面军撤离中央苏区开始长征已经过去了一年零九天。

“原来是自己人!原来是自己人!”

百姓们纷纷返回了家,忙着给远道而来的红军做饭。

毛泽东与乡党支部书记和苏维埃乡政府主席等几个地方干部谈话谈得很晚,得知现在陕北苏区正在进行反“围剿”作战,因此刘志丹和徐海东都不在这里。

夜里,情报到了,东北军的骑兵和马鸿宾的骑兵一共四个团已经追上来,就要到达吴起镇了。

毛泽东说:“看来非要打一仗了,不要把敌人带进根据地。”

彭德怀在吴起镇的四周查看了地形,然后拟定了作战方案:用两个纵队先打马鸿宾的骑兵,然后回击东北军的骑兵。

无论是马鸿宾的部队还是张学良的部队,都在不久前受到过陕北红军沉重的打击。马鸿宾的第三十五师在与红二十五军的作战中损失很大,而东北军在刚刚结束不久的劳山和榆林战斗中被红十五军团打得狼狈不堪。当时,东北军第六十七军军部及刘翰东的第一〇七师进驻洛川,何立中的第一一〇师和周福成的第一二九师沿着洛川至延安的公路向陕甘根据地的腹地推进。为了阻止敌人的进攻,会合仅十三天的红十五军团在徐海东和刘志丹的率领下,在劳山附近设置了伏击战场。十月一日,何立中的第一一〇师从延安出发,沿着公路南下,向甘泉县方向搜索前进。中午,当其先头部队到达劳山附近时,八十一师二四一团的红军官兵突然开了火。同时,七十八师的红军骑兵团迅速出击,截断了敌人的退路。然后,在两侧设伏的七十五师和七十八师向公路猛冲过来,把何立中全师分割成了数股。经过五个小时的战斗,第一一〇师的六二八、六二九团以及师直属队全部被歼,何立中师长身负重伤,被抬到甘泉县城后死亡。同时被红军打死的还有包括师参谋长范驭洲在内的一千多名官兵。

在毛泽东到达吴起镇的那天,张学良带着大批随从到达了西安。对于武器精良和战斗力旺盛的东北军在陕北一连受挫,张学良感到有点不可思议。他不相信红军有这么强的战斗力。从红军的攻击中得以逃生的何立中的参谋提醒他不要冒进,免得进入红军的伏击圈。张学良说:“咱们四路并进,谁能有这么大的胆子和这么大的胃口?”

因此,当接近吴起镇的马鸿宾的骑兵团遭到了红军的伏击,溃逃下来的官兵都说看见大批红军正在吴起镇附近调动的时候,东北军骑兵第六师师长白凤翔对马鸿宾的骑兵表示出了极大的蔑视。马鸿宾的第三十五师骑兵团团长马培清对骄傲的白师长讲述了他们的遭遇:部队接近吴起镇的时候,发现镇子里的百姓都跑光了。我们对那里的道路根本不熟悉。这时来了个穿蓝布大褂的先生,说他是种牛痘的“花儿先生”,说前面不远有一小队红军正拉着驮满枪的马往山上走。我立即率领部队催马直追,谁知没追出几里就遭到了红军的伏击。幸亏有二营上来接应,我们才逃了出来——什么“花儿先生”,纯粹是红军的伪装!从这一手上看,定是毛泽东的红军。

马鸿宾的骑兵和东北军的骑兵会合在一起,商量着打还是不打。

马鸿宾的骑兵战战兢兢。

东北军骑兵师师长白凤翔举起手枪说:“不是我想打,是这玩意儿要打。”

第二天早上八点,两股骑兵同时向吴起镇攻击前进,战斗断断续续进行了一天,红军边打边撤,东北军骑兵追得很紧,步步向吴起镇逼近,马鸿宾的骑兵在后面跟着。天黑的时候一看地图,竟然前进了好几公里,白师长认为红军肯定是害怕与他的骑兵交战,想拖延时间或者想趁机逃跑,因此决定明天继续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