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第2/10页)

“这次老人的丧事,我和你姐夫主要在灵堂接待宾客,可能没有太多精力具体参与,也不便插手太多,就由你作为家属代表参与治丧吧。我和你姐夫商量之后,有这样几个基本原则:

“第一,老人一生清贫、寂寞、孤苦,晚年又患了这种失去记忆的疾病,也算是够不幸的了。去世之后这最后一程,我们希望能送得热烈、隆重一些。现在,要设法在第一时间将讣告发出去,而且范围要尽量广一些。但是,在向省、市委和社会各界报告的时候,又要明确表示丧事从简,说明这是老人生前意愿和亲属的态度。我们是一个革命家庭,一切都要站在政治高度。

“第二,除了必要的花圈、花篮、挽联、挽幛外,坚决谢绝一切形式的礼品礼金,包括亲戚、朋友在内一律如此。这个关口,你一定要把住,而且只有你帮助把关我们才放心。这个是原则问题,关系到你姐夫的政治前途,也关系到我们全家的身家性命。当然啦,对于那些确是出于好意的亲朋好友,也不要太生硬太绝情,告诉他们来日方长,礼尚往来的机会还很多。再说,事情办完之后,我也不马上就离开中国,有的是时间和机会叙亲友之情。

“第三,丧事操办过程中,肯定会有老人不少生前亲朋、同事、部下,通过各种不同方式祭奠、吊唁。这些人分布在全国各地,数量不是个小数巨,其中不少是省部、地厅级领导。对于这部分领导表达的意思,一定要高度重视,除了及时做好登记与展示之外,还要随时向我们通报情况,防止出现礼数不周的状况。要知道,老人的这些社会关系,现在可以用来为你姐夫服务。

“第四,要利用这次丧仪,广泛联络省和阳江、阳城两地各级干部群众。一定要记住,不管来者职务、级别高低,是生脸还是熟人,既然来了都是客人,一定要让人家感觉受到同样的尊重,千万不可厚此薄彼。尤其对待阳城来的同志,更加要注意这一点。说白了,这也是在帮你姐夫拉人气、争选票嘛。

“第五,要通过某种恰当的方式,向人们展示我们是个大公无私的革命家庭。你看啊,一家三口,老的老,小的小,病的病,忙的忙,分处地球两边,相距上万公里,该要做出多大牺牲?而这一切又是为了什么?说到底,还不是为了让你姐夫定心工作,为了阳城六百万人民早日实现小康!眼下是关键时期,这个高调必须唱,而且一定要唱得动情!

“一平弟弟啊,这次的事情,我们就拿你当家里人看待了。办好了,算是对老人的在天之灵有所安慰,也算是对社会舆论有所交代吧!”

苏婧婧在哭泣中完成了嘱托。真是令人难以置信,在如此悲伤心境中,苏婧婧的思维居然出奇地冷静、缜密,表述得也纹丝不乱。黄一平则一边陪着掉眼泪,一边认真记录。他对苏婧婧的一番话完全心领神会,也知道其中所蕴藏的弦外之音。他明白,苏老主席的丧仪,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这个政治家庭举办的一次政治展览,或者干脆叫做政治秀,不是办给死人,而是办给活人看,其政治意义远远大于正常的风俗、人情。因此,他郑重允诺道:“请婧姐放心,也请转告廖书记,你们交代的事我一定圆满完成!”

苏老主席是上世纪四十年代参加革命的老同志,最后一个职务是阳江市政协主席,离休后享受副省级待遇,因而他的丧事,应当由阳江市委市府出面承办,规格比较高。

灵堂设在阳江市殡仪馆最大的吊唁厅。阳江方面很快成立了治丧小组,正在国外考察的市委书记任名誉组长,市长冯开岭任组长,治丧小组囊括了当地党政要员。黄一平代表亲属一方参与其中,挂了联络员名义,实质是在前顶头上司冯开岭麾下,成为丧事活动的内务总管。

冯开岭的治丧组长并非挂名,而是实打实地拉开阵势主事。堂堂一市之长,又是召开会议商量丧事日程,又是亲临现场指挥布置灵堂,忙得不亦乐乎。黄一平猜测,冯开岭热心此事,除了看在廖志国份上尽些地主之谊外,还有另外一层考量——再有三四个月时间,省、地、县一级都要相继召开党代会,党委班子将全面调整。届时,如果省委班子变化大,阳江市委书记将很可能晋升省委领导,冯开岭接班希望很大。冯开岭应该知道,阳江籍包括梁副书记在内的大批干部在省里居要职、握重权,此番定会来阳江吊唁老领导,自己此时对一位逝者表示敬重,将会获得他们的特别好感,也算自己劳而有功、忙而有获吧。

治丧小组成立后,黄一平马上做了两件事:一件是将阳江市撰写的那则讣告进行了改写,而且参照了时下最流行的网络新闻语言体系,分别发到阳城市委、市府网站以及阳城所有新闻媒体的网络版上,同时又贴到市委、市府办和他本人的微博、QQ群里,实现了以最快速度最大面积的发散与覆盖。另一件事,是以廖志国名义写了一份文稿,分别制作成报告与告示两种式样,前者上报省委及阳江、阳城市委,后者广告各地亲友、同事,主要内容是颂扬逝者丰功伟绩、高风亮节,表明尊重苏老主席生前愿望,丧事一切从简,既不搞大规模告别、追悼仪式,也拒绝接受任何形式的礼品、金钱,恳请组织与领导明鉴、监督,希望亲朋好友与社会各界谅解,等等。其实哩,逝者患老年痴呆症多年,病前根本没来得及想身后事,哪里还有什么生前遗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