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波西娅·凯恩(第40/43页)

(36)开放式婚姻(Open Marriage),指允许婚外性关系的婚姻。

(37)马娅·安杰卢(Maya Angelou,1928—2014),美国作家、诗人和人权活动家,代表作为七部自传。她是最早在美国公开发声的非洲裔女性之一,被尊为非洲裔和女性群体的代言人,于2011年获得美国总统自由勋章。

(38)莎莉·菲尔德(Sally Field,1946—),美国女演员,在美国ABC电视台1967——1970年间播出的情景喜剧《快乐的修女》(The Flying Nun)中扮演女主角波翠乐修女(Sister Bertrille)。

(39)蓝色马天尼(Blue Martini),以杜松子酒(Gin)和蓝色柑橘酒(Blue Curaçao)调成的鸡尾酒。

(40)“麻烦”的英语单词为Trouble,“波西娅”的英语单词为Portia,T与P押韵。

(41)大卫·科波菲尔(David Copperfield,1956—),全球知名的美国魔术师。

(42)玫瑰念珠(Rosary Beads),天主教徒念诵《玫瑰经》时用以记数的念珠。《玫瑰经》又名《圣母圣咏》,于15世纪正式颁布,是天主教徒致敬圣母玛利亚的祷文。

(43)《今晚大家都尽兴》(Everybody Have Fun Tonight),英国新浪潮团体黄钟乐队(Wang Chung )1986年的作品。“今晚大家都黄钟”(Everybody Wang Chung tonight)是其中的一句歌词。

(44)为了伤害在万圣节期间前来索要糖果和食物的孩子,在送出的苹果中插入剃刀、针头及碎玻璃等尖锐物,是与万圣节有关的、流传广泛却未经证实的“都市传奇”。

(45)女权主义口号,英语原文为:A woman needs a man like a fish needs a bicycle.意指男人对于女性来说是多余的。最初由澳大利亚作家艾琳娜·邓恩(Irina Dunn)提出,经葛洛莉亚·斯坦能引用后迅速在女权主义者中流行起来。

(46)以毒蛇为发,是希腊神话中女妖美杜莎(Medusa)的经典形象。

(47)出自《圣经·新约:加拉太书》(Galatians)第3章第28节。《加拉太书》是圣经全书第48本,是使徒保罗写给加拉太基督徒的一封信。

(48)席尔(Seal,1963—),英国歌手和创作人,曾多次获得全英音乐奖、格莱美音乐奖和MTV音乐奖。母亲是尼日利亚人,父亲是巴西人,跟随养父母在伦敦长大,面部有因狼疮病造成的疤痕。

(49)沃尔特·惠特曼大桥(Walt Whitman Bridge),美国费城至新泽西州康登郡(Camden County)的大桥,以美国诗人沃尔特·惠特曼命名。惠特曼去世前的最后一段时间一直住在康登。

(50)费城职业体育综合大楼(South Philadelphia Sports Complex),费城职业篮球队、橄榄球队、棒球队以及冰球队等各支职业体育队的主场所在地。

(51)排屋(Row House),一种居住房屋的式样,由多幢相连的双层或多层房屋组成,一排排屋之内相邻的房屋共用同一堵山墙。

(52)Acme杂货店:此处指美国连锁超市Acme Markets,在费城、宾夕法尼亚州、新泽西、纽约城等地均有多家门店。

(53)休·海夫纳(Hugh Hefner,1926—),美国成人杂志出版人,花花公子企业创始人。

(54)查尔斯·巴克利(Charles Barkley,1963—),美国著名篮球运动员,出道于美国职业篮球联盟中的费城76人队,因可观的体重和出众的篮球技术,被昵称为“空中飞猪”(The Round Mound of Rebound)。

(55)莎莉·杰西·拉斐尔(Sally Jessy Raphael,1935—),美国脱口秀主持人,出席公众场合时总是佩戴一副鲜红的特大号眼镜。

(56)萨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1906—1989),爱尔兰先锋小说家、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被认为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代表作为1953年首演的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Waiting For Godot)。

(57)黑色达卡(Drakkar Noir)古龙水,法国时尚品牌姬龙雪(Guy Laroche)1982年推出的男用香水。

(58)血腥玛丽(BloodyMary),由伏特加、番茄汁以及其他香料和调味品调制而成的鸡尾酒。

(59)坦帕(Tampa),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西海岸的一座城市。

(60)罗夏克墨迹测验(Rorschachtest),心理学测试,通过记录和分析受试者对墨迹的看法来判断其性格,常用于诊断潜在的思维障碍,以其发明人瑞士精神科医生赫曼·罗夏克(HermannRorschach)命名。

(61)母亲未听懂“罗夏克”(Rorschach),听成了“落下了”(roar-shock)。